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论

三、方志文化作用独特,地方志事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应贡献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7]。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通。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基础,是维系中国历史连续性、树立中华民族主体性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因此,离开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正确认识、改造和发展中国。而地方志既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灵魂,发展地方志事业是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克服文化“古今脱节”的重要手段,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联系和统一起来的有效方式。因此,大力发展地方志事业,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

地方志要为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民族凝聚力贡献力量。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特点鲜明。发展地方志事业,既能准确地再现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的光辉业绩,又能充分展示各地区、各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创造历史的精神风貌。将方志成果转化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教科书、地情书,以方志记载的真实资料和生动史实,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在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地方志独有的作用。

地方志要为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正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但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中国文化了解不多,仅仅停留在熊猫、中国结、气功武术等中国符号上,对中国社会存有偏见和误解。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性的结合上。地方志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为各国所关注。同时,地方志是最全面的资料书,能记载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建设的真实进程,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貌,能准确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既能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又能真实展示社会主义五个文明建设的全貌,还能全面反映中国不同地域之特色,是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一个独特窗口,拥有其他文化产品所不具备的功能。“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能体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一脉相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着力将方志打造成为弘扬传统文化魅力、展示国情地情、具有普遍研究价值的文化产品,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地方志要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重塑民族文化资源贡献力量。无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或是制度自信,最根本是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文化危机,文化内涵的空洞化,让迅速积累的物质财富犹如沙上之塔,越高越重,越容易崩塌。中华民族正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而这种危机的根由主要是改革开放后西方价值观对人民信仰的冲击造成的。地方志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是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与当代中国结合的产物,承担着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的重要历史使命,最能够将中国特色记载清楚,是最能体现“四个讲清楚”的文化载体,应该成为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文化利器。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开展的地方史编纂工作,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组织实施的《中国抗日战争志》编纂项目,正是落实《意见》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的具体措施。

地方志要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贡献力量。要善于从地方志成果这个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正在全国组织开展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中国名镇影像志等工作,正是落实《意见》要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的具体部署,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方志更要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生产丰富多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方志文化产品,增加方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要加强对中华名山、中华名江(河)、中华名酒、中华名剧、中华曲艺、中华节日、中华老字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书籍成果,让这些成果走进人民群众、融入生产生活中。

中华民族正在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盛世修志。伟大的时代需要产生质量更高、内容更多、规模更大的地方志,这就需要地方志事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全体地方志工作者要加倍努力工作,用手中的笔,使方志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为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谭其禳:中国地方史志通讯,1981年第5、6期。

[2]关于新编地方志的几点意见,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地方志指导小组,1958年。

[3](台湾)陈捷先:东亚古方志探论,商务印书馆,1970年。

[4]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1927年。

[5]王伟光在南海主权与地方志论坛上的讲话,2017年1月14日。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

[7]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7年1月25日。

本文选自《史志学刊》2018年第2期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