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修志求实论

三、成纪实之书

修志以求实为根本,志书价值的高低亦全在一个实字。在研究何为志书生命时,有人认为:“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并进而解释道:“科学性和政治性是保证全面提高新方志质量的核心、支柱、灵魂,是新方志的生命所在。”(15)其实,不论是科学性、政治性,还是核心、支柱、灵魂,都丝毫离不开资料的翔实。没有资料的翔实,便没有这一切。因此,“志书的生命在于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且,“史实出了重大错误的志书……比没有志书危害性还要大。”(16)实,确是志书质量的核心,是志书生命所在,我们应当在志书史事、数字、图照等主要方面,以修成纪实志书为任。

(一)记事必实

志书记事是否真实,是修志人员志德观念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记事必实,青史垂范;记事失实,受斥后人。既承修志重担,必当倾心求实,一切造成志书记事失实之举,均在坚决克服之列。

地方志书是科学的、朴实的、严谨的资料著述,“一部志书上手,首先让人发现几处资料不实,那么人家就会对全书的科学性产生疑惑,甚至给后人带来误解。……资料不实是地方志的大忌,是硬伤,有的同志说是顽症,既然是顽症就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大气力,力争杜绝差错。”(17)本届修志以来,辛勤工作在修志第一线的广大修志工作者,为了富集资料,追求入志史实的翔实可靠,花费了超常的精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已经为修志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山西省交城县志办公室主任燕居谦,身患晚期食道癌,却不分昼夜查阅、核实资料,编纂志稿,“手头一桩未完,又接一桩的资料、志稿,使他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他不愿意让看病占去宝贵时间”(18),硬是取得了“死神召唤前的最后一搏”的胜利。四川省崇庆县工商行政管理分志主笔柳兆松,硬撑着晚期直肠癌病体,查阅、采访、核实资料,“存真去讹,填缺补漏”终在生命最后一息完成了分志稿编纂任务(19)

为了资料的审核、志书的翔实,多少志士仁人呕心沥血,忘我拼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倾注在志书之中。我们活着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体魄健壮、精力充沛的人,如果不竭尽全力收集资料,不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审查核实入志史实,以达去讹存真、成纪实志书之目的;反而编纂出多处失实、质量低下的志书,那末,我们还何颜于父老、子孙呢!

(二)数字必准

在已经出版的新编志书中,比较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错。江苏省对已出版或正交付出版的县市志书、稿进行了全面质量检查。已出版的十部志书,均无一幸免的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错(20),江苏如此,其他地方又如何呢?当前,各地不少志书都存在着“文字、数字的差错,而数字不准尤为重要。数字差错,有时也可以产生很坏的政治影响。”(21)有的在文字记述和图表中,数字不准、不实、自相矛盾之处,多得令人吃惊。有一部县志“共错227处,数字错209处;占92%”,由此可见,“数字的差错,成了志书、志稿的常见病、多发病。”(22)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数字差错呢?第一,来自统计部门的数字前后不合,自相矛盾;第二,来自各行业各单位的数字各自为据,互相矛盾;第三,修志人员对来自各方面的数字,不加换算、核实,照抄照录;第四,抄录笔误、打印有误、校对漏误;第五,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书主编人员没有亲把数字关,或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克服数字差错,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主编人员率先垂范,带领修志一班人加强志德修养,增强事业心和使命感,从采编资料到纂写志稿,以至审查、修改、校对、付印,均需一丝不苟,认真、反复地核实、换算、校对,尽最大努力把数字差错消灭在志书出版之前。

(三)图照必真

图照入志,“可以弥补文字叙述抽象、概念化的弱点,发挥‘一图胜千言’之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收到文字表述无法达到的效果。”(23)因此,“照片入志已成本届修志之通例”(24)。这是主流,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一面。但是,敬瞻所能见到的新志书的图照部分,确令人深感,“既有文述其事、照显其真,照辅文突出特色、深化内容之喜;又有照违其例、照呈其假、照夺文意之忧。”(25)

图照,大体包括地图、素描图、结构图和人、物、景的彩色或黑白照片等等。目前,一些志书图照存在的主要差距是:

第一,地图不规范、不准确。同一时期、同一境域的地图,却边界线相异,村镇位置不同。对此,只要绘图人员多复查、比对几遍,就能发现并消除。

第二,使用画图再现物象的方法,很少有人采用,难免给后世留下“木牛流马”之谜。河北省《井陉县志》用了19幅素描图画,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鞋帽服饰(26),把照片难于显示的款式、结构、比例等都清晰地显示了出来。这在其它志书中是不多见的。《井陉县志》使用画图的经验,似可效法。

第三,照片存在缺憾较多。诸如很多照片排列卷首、照片过多过滥、偏于艺术效果而削弱了存史价值、照片无文字说明、图文不契合等等,还可列举一些。但是,最突出的缺憾在于:志书文字部分的规划、编排与照片的规划、编排不是统一拟定、同步进行。而是完成了文字编写任务,再四出补拍照片,致使文字与照片脱节。志书出版后,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事后补拍的照片中,补拍时实在不高明的场面布置;也有的纯艺术作品被充作史料入选;还有把志书下限以后的照片选入志书;如此等等。明显降低了志书的纪实性。克服的办法,一要主编人员以深厚的志德观念总揽全局,从一开始就把文字编写与照片拍摄统一规划安排,同步采集,同步编排。二要严格遴选入志照片,那些无存史价值却有损于志书质量的照片,一律不取。三是宁可空缺也不要补拍敷衍,严防滥竽充数,以切实保证志书的历史价值。

(本文原标题:修志求实论,原载于《海南史志》1994年第1期第4~9页,又收入方志出版社2017年版《缴世忠地方志理论文集》,本文由缴世忠先生授权在“新越绝书”微信平台发布。)

注释:

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1985年4月19日颁布之《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

⑵见《广西地方志》1990年第五期第3页。

⑶《水利史志专刊》1990年第六期第21页。

⑷《湖北方志》1992年第一期第7页。

⑸⒅(24)《中国地方志》1991年第二期第44、9、47页。

⑹⑼《贵州方志》1991年第三期第58页。

⑺《章氏遗书》第十四“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

⑻《方志研究》1990年第四期第33页。

⑽⒇《陕西地方志》1992年第一期第27、26页。

⑾《章氏遗书》卷十五《方志略例·二》。

⑿⒀《新编方志十二讲》黄山书社1986年8月版第145、177页。

⒁《方志学基础》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193页。

⒂《方志研究》1991年第一期第76页。

⒃《县志主编经验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152页。

⒄《中国地方志》1992年第一期第18页。

⒆《史志文萃》1991年第二期第76页。

(21)《中国地方志》1991年第三期第6页。

(22)《中国地方志》1991年第四期第25页。

(23)《方志研究》1991年第六期第39页。

(25)《贵州方志》1991年第二期第29页。

(26)见《井陉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第606~610页。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