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村志的编写

五、村志写法的特点

村庄地域范围小、人口少,村志编写者或资料提供者是本村人,对村内人和事很熟悉,将事物的来龙去脉发展细节了解清楚,较易做到。与省、市、县志以宏观记述为主相比,村志要以微观记述为主,记事、记人、记物要尽量具体、详细、深入,只要有意义、有特点,不要放弃细节。村志属于小志,这也决定了它要重视对细微之处的记载,将农村多姿多彩的面貌呈现出来。有些村志之所以不吸引人,就是因为编纂者没有抓住村志属小志这一特点,采取适合村志的写法,而是把村志当成县、市志来写,那样就使村志的资料价值大打折扣。所以编写村志时要重视资料的价值问题。第一,要注重记载他种志书不记、村志特有,特别是本村特有的事物,不能因其细微而舍弃。第二,村志所记,特别是上述内容,要写清楚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及结果,尽量写丰满。例如:1958年“大跃进”,要记载本村的具体做法,比如:男女社员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在田间,组织男营、女营(有的地方称罗成连、穆桂英连等);实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做法;街巷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如有当年拍摄的照片更好);诗歌比赛中村民写的诗歌;大炼钢铁中本村本队建冶炼炉、造坩锅、运矿石、冶铁炼钢;生产队建食堂,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直到生活困难时粮食紧缺做饭用增量法,并添加代食品等;各家各户的饭锅都砸碎炼了钢铁(当时饭锅多用生铁铸成),以至解散食堂后要买新饭锅。以上各项要写清楚本村的做法,尽量写具体。“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本村来的知青是什么地方的,来了多少,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是如何回城的。如有留下来的记其生活、工作、子女等情况。本村的许多个第一,如第一次用拖拉机耕地、耩地,第一次用电动脱粒机,第一眼机井,第一条柏油路,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汽车(货车、轿车),第一台电视机,第一个大学生,以及何时通电、安广播喇叭、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有线网络等。农村少年传统游戏,如打尜、弹蛋(琉璃球)、抗江山、跳房、拾子、下棋(五福、四顶、老牛赶山等)、滚铁环等。传统技艺及祖传绝技,如锔破(锔碗、盆、缸等)、打锡壶、铸锅、打铁、钉马掌、摘猪骟狗(割掉猪狗的睾丸或卵巢)、做糖瓜、捏面人等。以上只是举例,各村志可根据本村实际确定应详记、有特色的内容。

六、有关问题

其一,村庄简志。各村分别编写村志单独出版外,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还可组织编写全县的村庄简志集中在一起出版。简志可视为县志的姊妹篇。县志是将全县视为一个整体,从全县的面上宏观记述县情;简志是通过记载全县的一个个村庄,也就是县的一个个点,微观记述县情。简志和县志点面结合,对一县县情的反映就更全面了。山东省有些县已出版或正在编写简志,名称有农村简志、村庄简志、村庄大典、村庄概览、村镇大观、村镇志略等。就一村来说,简志实际上是村志的缩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大多都有。基本篇目有大事记、村庄概况、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杂记等。大事记记建村以来的大事、要事。村庄概况记村庄由来、位置、面积、环境、村庄建设、民族、姓氏、人口等。组织建设记村组织机构沿革、历届村主要负责人更迭。经济发展记农业和其他各业各时期的发展变化。社会发展记农民生活、社会风尚、教育卫生和文化民俗方面的变化。人物记本村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杂记记文物古迹、名木古树、逸闻传说、传统技艺等。根据村庄大小和资料多少,每村写三五千字,特大村字数还可多些。出版印刷分3种情况:一是全志装订为一册或两册,出版经费由县财政解决;二是书名为《××县镇(乡)村简志》,每个乡镇为一卷,印刷经费由乡镇筹措;三是县地方志办公室主持编辑出版××县镇村简志丛书,统一书号,统一设计,统一开本,统一版式,每个乡镇一册,书名为《××镇(乡)志》等,经费由乡镇自筹。有条件的市、县,在完成市、县志后,可组织编写村庄简志。这样,既增加了方志种类,又拓展了方志工作领域。全国各市、县或大部分市、县都编写村庄简志,会像市、县志一样保存下数量庞大、极为丰富的资料,对国情的反映就更加全面、详细了。

其二,与全国开展的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相结合。县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写村志,要注重与政府主持的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相结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各地都实施了文化遗产保护等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了“村史室”建设,对村落中典型的生产器物、生活器物、文化器物、历史文献以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进行抢救性收集,然后进行整理、分类,陈列在村史室。村史室成为存藏、展示、传承乡村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是小型的乡村博物馆。[11]山东省组织实施了“乡村记忆工程”,此工程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根据不同地区传统文化资源情况及现实条件,重点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生态文化特色和集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包括乡土建筑、街区遗产、农业遗产、农业生产劳作工艺、服饰、民间风俗礼仪、节庆习俗等,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12]编修村志和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在功能和收集资料方面有相同之处,可以结合进行。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探讨编修村志与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相结合和进行协作的方式方法。如果乡村博物馆、村史室等已建立起来,编修村志可从中收集可利用的资料;如果正在建设中,收集资料可相互配合;村志完成后,可将所有资料包括资料长编和村志初稿交乡村博物馆或村史室等,既丰富了收藏,又有利于资料保存。若干年后编修下一轮村志,乡村博物馆、村史室等将成为资料的重要来源。如果能争取当地政府将编修村志列入农村文化建设工程,解决村志出版经费或部分经费,就更好了。

中国城镇化中的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的大动作,对编修乡村志很有利。建议地方志办公室,特别是有关领导,抓住这有利时机,借好东风,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村志编修及方志事业的发展。

其三,选好主编。村志的质量与主编的水平密切相关,所以选好主编是编好村志的关键。主编必须是修志的热心人、明白人,具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写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主编最好从本村人中选聘,比如素质较高的文化人、村干部、退休教师,或本村走出去已退休的干部、知识分子等,他们熟悉本村的事物,对家乡有浓烈的热爱之情,对修村志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更能将村志修好。如果本村确实无人能胜任主编,只能从村外选聘,外聘主编最好是对修志较熟悉的,比如邻村村志的主编、退休修志人员等,或者是热爱修志、综合素质较高的文化人。不管是从村内还是村外选聘,都要确定两三位熟悉本村事物又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编辑人员,负责收集资料和编写志稿。

其四,出版。村志作为传世之作最好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筹措出版经费有以下途径:村集体有收入的可从中列支,企业赞助,县镇有文化建设经费的可资助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发扬成绩谋划长远奋力书写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篇章——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5期。

[2]刘延东:《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分会议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5期。

[3]梁漱溟:《乡村建设大意》,《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10页。

[4]李培林:《村落进入和研究方法》,《村落终结——羊城村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页。

[5]曹恒顺讲述、杨海峰采访:《老骥伏枥,志在修志——曹恒顺访谈录》,《中国地方志》2015年第5期。

[6]钱茂伟:《浅谈公众社区史的编写》,《中国地方志》2015年第9期。

[7]《临河村志》《临河村志(1900—2010)》,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11年。

[8]浙江省江山市风林镇白沙村志编纂领导小组:《白沙村志》,方志出版社,2012年。

[9]玉林市高山村村志编纂委员会:《高山村志》,玉林晚报社印刷厂,2004年。

[10]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村志编纂办公室编:《金家岭村志》,方志出版社,2010年。

[11]张文:《广西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与史志编修》,《中国地方志》2015年第5期。

[12]《我省“乡村记忆工程”全面启动》,《山东史志》2014年第1期。

(本文原载《中国地方志》2017年第5期)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