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志书出版”的搜索结果,共21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涉县村志选介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涉县村志选介

1986年后,刘伯承、徐向前、黄镇、李达等21位将帅遗骨先后安葬于村后将军岭,将军岭成为全国继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之后安葬将帅最多的一处。1996年11月20日,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一部不同寻常的村志——读《开弦弓村志》

一部不同寻常的村志——读《开弦弓村志》

收到还散发着油墨味的《开弦弓村志》,激动与兴奋之情油然而生;浏览全志之后,敬佩与赞赏之意陡然而起。鸿篇巨著,春秋五度,“众学成志”,可喜可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村,这是一批不同寻常的修志人,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村志,令人震撼,可点可赞!

章章有序 序序生辉 ——《合肥市志(1986—2005)》读后

章章有序 序序生辉 ——《合肥市志(1986—2005)》读后

这部志书特色鲜明、大气厚重、精彩纷呈、亮点多多。其中之一是“章章有序”。章下无题小序写起来不易,写好更难,但《合肥市志(1986—2005)》写的有声有色、“序序生辉”。下面就此谈点个人的感受。

专家说:中国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专家说:中国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方志馆是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截至2018年5月,全国已经建成国家、省、市、县各级方志馆590余家,方志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近20年来方志学学科建设研究述略

近20年来方志学学科建设研究述略

方志学学科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方志学学科建设是方志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历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都加以强调,并将其列入发展规划中。方志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方志学学科建设理论探索方面成绩突出,但作为专门学问成为独立的方志学学科仍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关键是研究成果和研究人才匮乏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对地方志工作的再思考——兼谈川渝两地的资料工作

对地方志工作的再思考——兼谈川渝两地的资料工作

本文作者从四川和重庆两地的工作实践出发,系统总结川渝地方志工作的成功经验,从修志业务这一微观层面和地方志工作的宏观层对地方志工作进行另一个视角的思考。提出地方志工作者要从历史长河中的旁观者、记录者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者、助力者。本文力求对于全国方志界开阔工作视野、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地方志的影响力有所裨益。

凡例对志书的统制作用

凡例对志书的统制作用

一部志书,洋洋洒洒几十万、上百万言,其观点主旨、结构布局、材料取舍和文字敲定等无一不受着“凡例”的制约。志书在形式上分门别类,乍看头绪纷繁,实则章法严谨,有规可循。笔者看过几部已出版的志书,对其中的“凡例”尤为瞩意, 看后觉得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就凡例对志书的统摄和制约作用谈点个人浅见,管窥氢测,识者教正。

地方志的学科属性及历史演变

地方志的学科属性及历史演变

宋朝以后把方志提到“一方全史”的高度,极力追求方志内容的系统化、完备化。直到民国时期,方志工作者才不断用现代学科观念来审视、判定和改造方志,但是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的局限。当今,知识文化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必然,方志与各学科密切联系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多学科综合,全面记述风土人情的自身特色。

改革开放结硕果 修志编鉴著新篇——黄陂区地方志工作回顾

改革开放结硕果 修志编鉴著新篇——黄陂区地方志工作回顾

黄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编史修志的古老历史文化传统。据记载,明嘉靖就编有《黄陂县志》,清代编有多部《黄陂县志》,其中,清同治《黄陂县志》由清朝同治年间翰林院编修、黄陂籍人士金国钧主持编修,其规格之高、内容之丰富,在县级志书中鲜见。

浅谈县级第二轮志书的审稿

浅谈县级第二轮志书的审稿

审稿既是修志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志书加工成书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确保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此,县级第二轮修志人员既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又要具有参与全过程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审稿素养,这样才能确保志书的编纂质量。

321条记录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