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主编应把握的几个重要数字

摘要:年鉴主编的风格、品位、眼光、能力、水平决定着一部年鉴的品质。只有主编对年鉴条目内容、栏目结构,特别是年鉴编纂中的几个重要“数字”把握恰当,才能编出符合年鉴体例和规范要求、入鉴内容丰富而合理、查询检索方便而实用的精品年鉴。

关键词:年鉴 主编 数字

001.jpg

任何一部年鉴都有主编,不同的年鉴或许有不同的设置,主编的风格、品位、眼光、能力、水平决定着一部年鉴的品质。当好年鉴主编,笔者以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数字”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全书可以有5%的内容重复

一部年鉴所记述的内容涵盖了一个行政区域内的所有领域、行业和部门,可谓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一部省级年鉴,动辄百余万字。城市年鉴有近百万字,县级年鉴也要五六十万字,全书内容很容易出现重复,此类重复在年鉴中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内容的重复,作为年鉴主编,要区分几种情况,处理的时候要分别对待。比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鉴中的很多地方可能会出现:社会概况、经济指标总表、经济发展综述、宏观经济管理……这些部位对地区生产总值多数是一笔带过的,重复使用这一数字完全没有问题。比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一内容,在2013卷的《吉林年鉴》中曾出现过三次,分别在“概况”部类中和“经济发展综述”“林业”分目中,记述的基本是一类事件。因为它是上一年度内吉林省的重要事件,所以各供稿部门都写了类似的条目。怎么处理为好?年鉴主编是这样做的:在“林业”分目中,把这一内容放入【林业改革】条目里,在第一自然段加以突出,对林业部门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工作步骤、涉及的几大林区、改革的效果等进行记述。在“概况”部类中,用【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条目标题,与吉林省林业的其他改革并列记述,重点记述的是吉林省在这一领域出台的新政策,改革的简要背景和主要内容、重大成果等,与“林业”中的记述角度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综述”分目中,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标题,具体内容参见“概况”部类中的【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分目中的【林业改革】条目。用“参见”的办法避免对这一事件的重复记述。再比如,在《吉林年鉴》(2015)中,社区书记吴亚琴这个人物在三个地方出现,分别是“宣传”“人物”和“地方志编纂”,每次出现都详细介绍了她的工作经历、主要事迹和获得的荣誉。年鉴主编是这样处理的:在“人物”部类中,和其他先进典型使用了大致相同的字数,简要介绍她的荣誉;在“宣传”分目中,用【“时代楷模”吴亚琴】为条目标题,对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综治委主任吴亚琴在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岗位上取得的突出成绩,被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员,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城区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小巷总理”之星等进行记述。在“地方志编纂”栏目中,记述了《吉林年鉴》与当地的都市报《新文化报》联合开展“感动吉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10人当选“感动吉林”年度人物,其中之一就是吴亚琴。这里对她的事迹不再记述,只写了她获得的“时代楷模”等荣誉,有效地减少了重复。

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家康曾在一次全国性年鉴研讨会上说,重复是允许的,但年鉴全书的重复量不能超过5%。笔者以为,除了掌握这个百分比之外,对于重复的内容,主编一要看事件(人物)所属的行业或部门,二要看几个部位所在的类目或分目,三要看重复的具体内容。主编一定要让重复的内容在不同的部位出现时,有不同的记述角度和记述重点,切不可从内容到标题完全一致,那就是在浪费版面了。一般来说,事件性的内容如果发生重复,第一考虑是在事件所属行业中进行详细记述,在其他部位略记或用“参见”方式对读者进行阅读引导;如果典型人物的记述内容发生重复,第一考虑是在“人物”部类中详细记述,或者在“宣传”等分目中详述,在其他部位简述或一笔带过。

二、综合情况占全书的7%,动态信息占56%,附属资料占29%,检索系统占8%

这几个百分比也是许家康主任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作主题报告时讲的。记得当时他是在对比研究了全国一批有代表性的年鉴之后,得出的这个结论。如果把一个个条目比喻为一棵棵树,那么,综合情况就相当于一部年鉴中的“森林”。作为年鉴编纂者,我们不能让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让读者首先对一个行政区域或一个行业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再逐条地去了解一个个事件。在年鉴中,“综述”“概况”“概览”“大事记”“基本情况”等分目、栏目、条目都属于综合情况,是一部年鉴必须为读者提供的基本信息。目前看来,有的年鉴综合情况所占比例过高或过低,造成年鉴基础信息的残缺或过剩。比如,综合情况占比高于7%的年鉴,会出现对一个个单位机构设置、人员变更、内部学习培训等内容过于详尽的述说,而行业要闻却寥寥无几,给人的感觉是这个行业上一年度内没啥新鲜事儿,平平淡淡又一年。再比如,有的年鉴记述经济发展,开篇就是一个个记述单独事件的条目,读者对于当地经济的运行特点、全年经济发展脉络、经济领域的宏观政策、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等全然不知,根本无法了解经济大势,只见“树木”,难见“森林”。

动态信息是指年鉴中记述的上一年度一个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大事、要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新、大、特、要”。这类信息是上一年内独有的,是动态的,不是年年如是的。这类信息最能够反映一地的新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所以是年鉴的“生命”之所在,是年鉴“常编常新”的重要体现。动态信息应该是年鉴内容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最不应该被忽略的部分。然而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一些年鉴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动态信息。比如,从许多年鉴的条目标题就可以看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政务公开】【企业管理】【节能减排】【招商引资】【执法监察】等等,从条目标题看不出什么新意,年年似曾相识,成了“规定动作”。这里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样的事情年年发生,年鉴年年在记,每年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条目标题看似年年不变;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事情属于内视信息,根本不需要记入年鉴。作为主编,一是要慧眼识珠,找到真正可以入鉴的信息,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无效信息;二是要把条目标题尽量标出新意,让读者一眼就看出这是件新鲜事儿。比如,可以把【企业管理】中的某个独特管理办法提炼出来作为条题并重点记述;把【节能减排】中的一项举措单独拿出来作为条题;把【招商引资】改为【招商引资××亿元】,是不是可以更准确、更鲜明地昭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新意”呢?

附属资料是指年鉴中对正文中的百科进行补充,帮助读者进行延伸阅读的信息、资料。一般来说,“人物”“文献”“附录”“××名录”“特载”“专文”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等,都属于年鉴的附属资料。这部分内容在年鉴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是对基础信息和大事要闻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应占30%左右的篇幅。在年鉴编纂实践中,笔者发现这类信息在年鉴中容易被编者不知不觉地无限放大。在吉林省开展的一年一次的地方志系统出版物质量评估中,笔者曾看到一部市级年鉴中的“文献”几乎占了整部年鉴的一半,其中多为领导讲话、报告,党政部门印发的文件,政府部门印发的通知、制定的办法等等,年鉴看上去几乎成了“文件汇编”,而动态信息少之又少,整部年鉴读来索然无味。笔者还曾看到一部县级年鉴,“附录”部类中刊登了空白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占了七八页。还有的年鉴为了凑字数、增篇幅,人为地把那些大篇幅的文章、讲话等不加选择地放入年鉴中,整部年鉴给人以“注水”的感觉。这是编者没有把握好上述几个重要数字的主要表现。

检索系统是由年鉴中的目录和索引组成的,是为读者提供查检的系统,是一部年鉴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年鉴作为工具书必备的。这两部分加起来应该占全书的8%。目前来看,一些年鉴并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一比例,有的只有目录,没有索引;有的目录中没有包含条目;有的做了索引,但索引可检性有限,影响了年鉴的实用性。肖东发在所著的《年鉴学》中认为,我国年鉴的索引制作比较落后,有的不设索引;有的索引种类单一;有的索引编制粗糙;有的标引深度不够(笔者将在下面详说);有的索引款目排序不规范。目录和索引占全书文字量的8%,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真正方便读者查检的索引,款目应该比目录多,也就是说,索引量要大于目录量,不能让索引成了目录的“翻版”(把目录按ABCD……重新排列),索引的主题词应该有深度,其覆盖面应该更为广泛,远远多于目录中的用词。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