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统志书”的搜索结果,共21

写活社会精魂,增强志书教化功能

写活社会精魂,增强志书教化功能

志书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但是,回顾新方志编纂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新方志如何体现教化的作用还是做得不够。志书如何实现教化作用,主要是通过特定的体裁形式、一定的篇幅承载规定的内容,为教化提供生动具体的教材,提供可效仿的范例。笔者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地方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微——以咸阳地方史为例

地方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微——以咸阳地方史为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的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而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地方史,正好顺应了这个潮流。咸阳作为秦朝故都和十二朝京畿重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合理的运用咸阳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无疑更是锦上添花。本文从地方史的定义、地方史的研究和运用现状、地方史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以咸阳地方史为例)、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方志遗韵

方志遗韵

中国古时的地方有州郡府县,这里的“郡”代指各级地方。过去官员到地方履职,主要做三件事:纳税、判案、修志。为官一任,必修方志,假如停修缺编,则是官员失职,所以“天下郡县莫不有志。”一代鸿儒梁启超对地方志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一部志书的坎坷,半个江油的尴尬

一部志书的坎坷,半个江油的尴尬

今天的江油人,说起过去江油的掌故,不小心就会缺失一半。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清代江油只出了一个进士,即光绪年间的张琴”。如果特指清代的江油县,这样说就没有毛病,但这种表述很容易被理解为今天整个江油。那么问题就来了。江油在清代至少出了两个进士:除了光绪甲午(1894)江油进士张琴,还有一个咸丰癸丑(1853)彰明进士苏文炳。方志缺失,造成了人们对地方历史的认识偏差。

凡例对志书的统制作用

凡例对志书的统制作用

一部志书,洋洋洒洒几十万、上百万言,其观点主旨、结构布局、材料取舍和文字敲定等无一不受着“凡例”的制约。志书在形式上分门别类,乍看头绪纷繁,实则章法严谨,有规可循。笔者看过几部已出版的志书,对其中的“凡例”尤为瞩意, 看后觉得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就凡例对志书的统摄和制约作用谈点个人浅见,管窥氢测,识者教正。

县级志书编纂的记述事物分类

县级志书编纂的记述事物分类

县级志书,是处于基层的综合类志书,较省、地级志书而言,更具结构的整体性。一部志书的整体性如何取决于其对记述对象事物分类标准的统一。

以地方志编纂为视野,谈苏州家风家训文化

以地方志编纂为视野,谈苏州家风家训文化

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也是每个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源头,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引领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当今社会既是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也是一个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但家风家训文化却没有因为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事物的出现而黯然失色,依然傲领群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口述史视野下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趋向

口述史视野下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趋向

提 要:口述史学是跨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对地方志而言,加深了各学科之间的互动与整合,推动了地方志向纵深发展。各地在第二轮新方志编修中...

乡镇志、村志资料搜集点滴思考

乡镇志、村志资料搜集点滴思考

乡镇志、村志起源于明朝中期,以南方为居多,叫乡村镇志,也有叫乡土志,特点是“以一乡之人修一乡之事,其见闻较确而论说亦较详也”(清《鄞县志》序)。乡镇志最接“地气”,扎根于基层,描摹最原生态的画面,具有“乡土味道”,其最大的特点是要抓住自己的“魂”——乡土,把好自己的“脉”——姓氏与族系,做好自己的“事”——反映风土人情及原生态生产;聊好自己的“乡亲”——写好乡镇各式各样人物。

修志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修志求实论

修志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修志求实论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新方志应当批判继承我国历代修志的优良传统,贯彻‘存真求实’的方针”。“存真求实”,是修志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也是衡量志书质量和实用价值高低的首要标准。

321条记录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