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志书出版之前的审核校对

平潭县方志办副主编     陈春云

光阴似箭如梭,一晃眼,竟然已经在方志行业工作十六载,经历了首轮和二轮修志的全过程,第一轮的《平潭县志》已经付梓成书出版印刷,第二轮的修志也即将进入总纂阶段,从首轮修志开始的原始资料的征集到最后出版印刷,可谓倾尽人力、精力、财力,但一部志书总纂后还未能马上付印,其中最重要的收尾阶段应该是出版前的严格审核校对,在此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所谓修志即志书是修出来的,并非某人一挥而就之作,必须在修志全过程广纳意见,仔细琢磨,反复修改,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方能付梓成书。文章不厌迁回改,哪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更动皆要慎重,唯有如此的千锤百炼,方能达到字字珠玑,每修改一回就有一回的得益和启迪。比如,同样是一篇《木兰辞》,我们在小学、中学、大学都读到,甚而背得滚瓜烂熟,但随着经历和年龄的增长,当中的思考、感受、获益都会不一样,更何况是洋洋上百万字的志书!历代名人对文字都很善于字斟句酌的推敲,就如著名作家曹雪芹,毕其一生,呕心沥血才留下遗作一部——名著《红楼梦》;欧阳修为朋友撰写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一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稿件送出后,仔细推敲觉得不妥,立即派人骑马去追回书稿,只是改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仅增两个“而”字。可见古人对文章是如何的执著。这给我们修志者以新的启迪,不要以为志书经过了各级的审批,大功告成就可以草率付印,最终将会导致功亏一篑。所以还需要在出版前对全志作一次严格审核与校改,哪怕是一个字的差错也必须刻意注重,决不能让其从校对者的眼皮底下放过,尤其执笔编写人员更应该慎之又慎,严格苛求,才能升华志书的质量,对出版之前的审核校对,本人认为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审核校对工作总的质量要求是:(1)消灭校样上与原稿不符的差错;(2)发现和纠正原稿中的疏漏;(3)正确地应用校对符号。

其次,还要整合如下内容:1、整合节与目:节与目是志书编写的基础,节与目的编写与整合成功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基础,虽经反复审核,有些节与目仍需进行合理和必要的调整,对相同或相似的节与目进行归并,有些项目原来设两节,在审核后发现内容大体相同,在保持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整合成一节,这样既显得简练,又减少文字,达到一举多得的功效。经这样的整合,结构更完整,资料更系统,文字更精练。2、整合表图,表图是组成志书的重要内容,可减少文字,起着图文并茂的作用,不可缺失,但不能事事设表,篇篇绘图,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对图表的设置要采取:(1)合并相同和相似的表,如婚姻状况表,人口、计生、民政中的婚约都涉及其内容,都以部门为单位设表,太过繁琐,一律不设也不行,可将其综合成一表,来减少交叉、重复,如人口状况中的总产数,总人口,无需单立设表。(2)创新表式,如人物表中的职称名表,原本在《平潭县志》中占23页,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以分类排列制表,直接入录,减为14页。3、精选附录。附录是附以重要文献,凡有存史价值的文献必须附入,诸如“旧志序选”和“奏书”,但一些部门的工作意见,一些规章制度则不能附入,必须精选。4、减少称谓:各类志书都有明确的记述对象,不能越境,这是志书编修的重要原则,如志书记述境域之内的事,尤其在同一个时间,都冠之以XX县教育局、文化局之类,甚而XX县之前还加以设区市的名称:如XX市XX县XX局,仅是如此的名称就有无数个,达数千字,不仅增加文字的累赘,读了令人烦厌,哪个读者不明白XX文化局之类的境域的单位,总不至于误为是其他境域,凡此类称谓均可删除,无须每一处都标全地名。

最后要整合照片,我曾跟首轮《平潭县志》的主要摄影编辑做过交流,以专业的角度阐述了照片的直观形象极为引起人们的注目,其入志的相片必须坚持“特、新、全”,以反映一地之全貌,还必须图像清晰,有存史价值,附以文字说明,卷首相片与内页相片不能重复,相片与文字注明必须均合,曾经看过一部《XX志》,其中的相片是普法教育,而文字说明却是普及教育,真的是叫“风马牛不相及”。

此外,在出版前还需核实资料。资料是志书的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口碑资料必须多方验证,反复核实,尤其应注意有疑义的资料;互相矛盾的资料;出处不一的资料;口头流传的资料,都必须核实,我曾跟《台江区志》的主编做过修志交流,谈及台江立传人物中的XXX其事迹刊在《福州晚报》,对其“新中国成立前参与地下党的活动有突出贡献”等事实进行核实时,结果发现事实与记述有出入,则将其取消立传资格。在审核中还应该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以及各类数据表中数据与文字的一致性。

整本志书都要做到精练文字,因为志书是文献,有着存史的作用,对如下文字必须删除:1、说明的文字,如在记述颁发身份证时,记述全部的身份证说明;2、事物发展过程的文字,如会议过程,建设房屋,征用土地过程等;3、空话、套话,如作出积极贡献,巨大成就,工作步伐加快等。

    总之,就像人的身体要做好保健,把疾病隐患消除在发生之初,修志工作也要将“硬伤”消灭在志书出版之前,这是我们编者的期望,它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以后的出版过程仍需认真校核,严格甄别,以确保志书总体质量的提升。

责任编辑:小志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