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志书体例的创新

台江区方志办  李升宝

从20世纪80年代之初开始的全国地方志编修工作,至今已走过了近30年的路程。首轮修志已出版的省、市、县志书达6000余种,是对全国一次大规模的地情调查。这些志书虽不全是上乘之作,但总体质量是合格或基本合格的。这是很令人欣喜的文化成果。全体方志工作者在没有理论指导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拓展视野,不仅承继着方志传统,而且还从不同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体例上广泛采用章节体,是旧式所远远无法企及的。

随着改革大潮的澎湃推涌,二轮修志已进入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境界,各个领域都在革故鼎新,无以言喻,方志的各个方面也必须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毛泽东曾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因此,人类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朱佳木同志在第七次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上讲话也指出:“……地方志事业要繁荣要发展,同样要在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行。”地方志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已经形成的有较大稳定性的体例的事实面前,首轮修志比之旧志就跨越了创新的雷池,广泛采用章节体,并形成以志为主,述、记、志、传、图、表、录七体并用的新体例。二轮修志在体例上又有新的突破,出现了体例上的板块条目体。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诚然是值得称道的。笔者力举创新,但不能摒弃传统的方志体例,另辟蹊径,为创新走向一个不符实情,与方志相悖忤的极端,使创新创出了非方志的本来面目,成为志书的变体,如若是这种创新则不可取。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个文化当然包括了方志文化,显而易见,方志文化的作用也获得了充分发挥。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国情地情资料为各阶层人士所利用,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这些被广泛利用的志书,几是首轮修志所出版。而被广泛采用的体例是章节体,获得志界广泛的认可。笔者翻了案头的几部志书,如天津市《河西区市志》、内蒙古《临河市志》、《保定南市区志》、广东《遂溪县志》、福建《福州市志》、《石狮市志》、《清流县志》等,全是章节体。这种体例其好处是:内容全面、信息量大、编列有序、方便读者。

经历了首轮修志,在总结其经验基础上,第二轮修志中,由于许多方志工作者的探索,将方志文化“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在探索中找出一条创新之路,冲破了传统的方志形式,寻找更适合于方志内容的新形式,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增强志书重要内容的记述,提高志书的品位。这个新形式就是板块条目体,如河南《商丘地区志续卷》、秦皇岛市、县、区志皆是。这种形式的出现,对传统的志书体例是新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方志的挑战。据2011年第1期《湖南地方志》王广才《续志编纂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一)》文称: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突出特点,兼顾一般。加强综合,减少条分缕析;详独略同,彰显特点;精炼文字,压缩篇幅;便于检索、方便读者。”这种创新是不是成功之举,切实可行,有待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板块条目体是否是志书表现的最好形式,是否可以替代或摒弃章节体?如何在板块条目体和章节体两者之间获得相得益彰的统一,或则能创造出更为高超的形式,以臻完善。尚没有现成的答案,毕竟创新是无止境的。无论板块条目体或章节体各有其利弊,绝非是十全十美之不可更改的形式。志界大多同仁对如此创新的形式,未曾真正尝试。福建已出版的二轮志书只有《尤溪县志》采用几近是板块条目体,却也不全是,除标题不署以编章节目的名称之外,其余全是按编、章、节形式编排,其实是编章节体的变形,却出无可挑剔,这同样是一种创新。该志时任的主编曾编写多年年鉴,便以年鉴条目体的形式运用到方志,是福建志体的创新与突破。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容易受到一些质疑,或暂时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人们一时无法从传统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难免对其疑窦万千。而创新者是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诚然精神可嘉。

我们党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最近,中共中央又作出决定,“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题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挥,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为方志体例的创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创新不是一种形式代替另一种形式。各地情况迥异,应因地而异,不能一刀切,任何肯定一种或否定一种的作法都是错误的。应在继承中创新,不摒弃原有的形式,使之更臻完善,更加切近实际,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方志体例形式的创新之路,不致为旧的传统所约束。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进行不断的探索,反复的验证。即使取得了经验,仍然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决不能摒弃传统,一哄而起,一刀切,对传统形式予以全盘否定。

方志体例的创新应坚持“纵不断线、横不断项”、“述而不论”的总原则,不能标新立异、改变方志的本质属性,将方志“创新”为不是方志志体的另一种文化产品。这不是给创新戴上紧箍咒,而是必须实事求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实际。创新不是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暴烈行动,应是稳妥有序的进行,真正走出前无古人之路,首轮修志体例的创新就走出了这一步,并获得志界广泛认可,且付诸实践,经得起社会的检验。2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也借鉴采用了方志章节体的形式。《地方志工作条例》开宗明义阐明:地方志书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这个传统理所当然包括志书的体例。如果否定传统的志书体例,用另一种形式来编纂方志是否可行,需值得探讨。笔者认为,体例的创新应该是:1、可操作性,使之更便于操作;2、继承传统,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3、便于利用,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各界人士之利用;4、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中组对体例如何创新应加强指导。创新是无止境的,惟有创新,才能增强方志的活力,激发方志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在方志园苑绽放绚丽的花朵。

责任编辑:小志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