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志资料收集工作

长乐市方志办  陈依敏


地方志是记载一定(特定)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而要提高地方志书的可读性,就需要广大史志工作者深入调查,最大限度地掌握、收集第一手地情资料。现我就粗浅地谈一下地方志资料收集的有关工作:

一、收集范围

(1)档案史料。档案史料是编修方志的基础,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修志最有价值和最可靠的重要资料。历史上的一些志书,在“凡例”( 关于本书体例的说明)中往往规定“以官文书为据”。黄炎培在编修《川沙县志》时,在例言中曾讲:“全书资料,大部分录自档案”。因此,志书的内容全面详细,具有一定资料性和可靠性,要尽量把志书修成“一方之全史”和“信史”。而档案是方志的源泉和基础,方志是档案的缩影和结晶,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所以,写好一部质量上乘的志书,如果没有足够量的基础资料,可以说不是很容易的事。没有这些档案资料作为历史的依据,编志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资料性图书。对于地方志而言,所有具备史料价值的书,都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资料性图书。如:《长乐人大大事记》、《长乐政协志》、《长乐军事志》等部门志书以及概览、大事记、年鉴等类型的资料性图书,这些图书中涵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还有资料性工具书,如名人辞典、地名辞典等。

(3)报刊资料:现在,报纸杂志越来越多,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区性的;有综合的,也有专业性的。里面保存了许多编者有用的资料。不少资料系当事人所写或实地采访,十分珍贵。但各报刊因宗旨、风格等各异,有些事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令读者无所适从。因此,要对报刊资料详加考证。在报刊选择上,要注重选择在各时期具有影响的正规报刊出版机构发行的党政机关报刊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类报刊等,这些报刊办刊规范,有正当的消息发布渠道,具有权威性,涵盖丰富的社会信息,不仅能从中提取资料,还可为资料收集工作提供重要线索。特别是记载本地区、本系统情况的书籍和专业性报刊,是本地区或本行业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

(4)私人著述资料。包括手稿、函电、笔记、日记、诗文、回忆录、调查记、讲演稿等。其中往往保存着亲眼目睹的真实资料,有很高价值,可补充档案、书报资料的不足。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当事人的社会活动轨迹,可信度较高,与口碑资料具有同等价值,成为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5)统计资料:是指工商业等社会各业的统计资料。统计资料能准确反映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是志书价值的重要体现。如当地的统计年鉴,志书的很多资料也都来源于此。特别要收集人口普查、地名普查、土地资源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产业普查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具有权威性,可直观的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6)工商实业、学校和团体等的文献。包括年谱、行业会刊、同乡会刊、职工名册、账簿、报表、合同、契约、厂规、章程、营业广告,学校或学术团体的各种章程、组织条例、同学录、通讯录等,这类资料具有较高价值,绝不能因其零乱、破旧而不予重视。特别是历史较长的学校和工矿等,许多情况要靠这类资料区说明或印证。

(7)谱牒。包括家谱、族谱、宗谱等。这类资料对祖属、人名、生卒日期、世系关系等记载的较准确。

(8)实物资料。主要包括具有资料价值的历代实物。有遗址、遗迹;文物资料;图片资料:指绘制的图像和拍摄的照片等。包括地图、图纸、新闻图片、人物照片等。碑刻  我国有刻石记事的传统,各地都有大量的碑刻,以陵墓、寺庙、桥梁、纪念地等处最多。碑文内容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军事、交通、艺术、人物等各个方面,其可靠程度大,是珍贵的资料。

(9)口头资料:又称“活”资料,是指保存在当事人、知情人记忆中和在群众中口头流传的资料,能够为一些湮灭的史实提供重要线索,成为修志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主要包括:①当事人回忆,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当事人回忆本身存在客观和主观原因,口碑资料需慎重采用。②歌谣、谚语、手机短信、网络语言等。但它们简单生动,有些寓意尖锐深刻,同时也有夸张失实之处,须经仔细分析考辨,从中找寻社会的现状和事实的源流。③民间传说和遗闻轶事。虽然这类资料不一定符合原来的事实,但与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对照使用,还是有价值的。 ④口传。如一些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和医生,其唱腔、唱词、技艺、药方等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授。我们采集记载下来,收录志书,既丰富了志书内容,又有利于绝技流传。

二、收集资料注意事项

(1)考证资料时应保持资料原貌,不要在原始资料上任意涂改。搜集到的资料,首先要保证准确无误,避免在传递环节中信息失真。其次,遇有问题的资料要千方百计利用各类资料和手段进行考证,还事实的本来面目。经过考证的资料还要加以摘录、分类和纂辑,否则将会造成资料的堆积、混乱,使用极为不便。

(2)对于不完整的资料,如资料内容缺漏或引文不全,导致意思上不完整,在确知其史实的情况下可进行增补,增补的部分可用[  ]括号,以示区别。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料征集,补缺补漏。如行文征集,把散失在社会上的各类相关资料,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多方寻找线索进行征集或可通过发函或在媒体上发布征集信息的方式进行索取,也可通过互联网,充分利用地情资源,如各地已建起的方志馆馆藏资料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的地情资料库等,我国已有数十个省份建立了方志馆,还有省情、地情资料库以及行业所建的数据库等,它们声、像、图、文并存,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获得,并可直接存贮或编辑,应用十分广泛。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找其他文字资料或寻访当事人知情者加以核实,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订正错误。

(3)考证过程遇到疑难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可先搁置一边,注明存疑,待进一步考证,切忌擅下断言。可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情况,并认真记录整理,考证后存档以备撰写志稿时使用。在此建议大家,从现在起用修志者的眼光将你亲知、亲闻、亲历的重要事件记录下来,你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这样我们的资料收集工作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4)遇到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要准确引用。一般要译成汉文,特别是名称,要用社会惯用的名称表示。如约翰、亨利、拉登等。

三、资料收集整理的主要方法

(1)摘录法:根据资料收集情况,选择不同的卡片摘抄,卡片通常分为四类:一是原文摘记卡,用于文献资料有关原文的摘记和抄录,包括编目、形成时间、题目、内容、种类、资料出处、流水号、摘录时间等。二是资料索引卡,用于查找书目、作者、人物等,内容包括资料标题和其出处,即资料源出之书刊号、起止页、行等。三是书目卡,用于记载主要文献收藏情况,包括书名、版本、出版日期、章节数、页数、出版社等栏目。四是资料摘要卡,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有关资料的内容大意,包括文献名称、作者、形成时间,版本、内容提要、摘录人、摘录时间等。在实际的编修工作中原文摘记卡和资料索引卡应用较多。摘录资料,应严格遵守一事一卡的原则,如一则资料分别包括几件事,当另立卡片。同时摘录卡片可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可建立资料库和电子卡片,卡片内容要包括上述各项。

(2)分类法:资料分类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兼重的工作,应该根据资料内容的科学属性以及资料的形式、体裁、时间等特点具体划分,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四种形式:一是按主题分类,根据已设计好的收集资料篇目或志书篇目,给每份资料归纳一个简要贴切的主题,再做成卡片,按主题分类保存。二是按时间分类,以资料所属年代为划分标准,逐条排列,再在各时期之下按主题区分。三是按事件始末分类,将一个事件发端、经过、结果等资料汇集在一起。四是按材料形成分类,将资料分成图书、报刊、照片等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资料的保管。

(3)纂辑法:对于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组合编排,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最常见的方法是编纂资料长编和年鉴等。根据志书内容需要所收集来的资料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经过修志人员的分类整理,变得易于保管和检索,但是就整体而言,它们仍是未经编纂的原始资料,此时编写人员对各种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尚未把握,所以,虽然已经拥有了资料,但严格说来,还没有占有资料,若就此匆匆撰写志稿,势必会影响志书质量。所以,编纂资料长编是最好的办法。

总之,资料形式不同,收集方法就有别,用途各异。但只要广征博采、兼收并蓄,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各类有关资料,就能在此基础上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

责任编辑:小志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