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志地情”的搜索结果,共62

方志遗韵

方志遗韵

中国古时的地方有州郡府县,这里的“郡”代指各级地方。过去官员到地方履职,主要做三件事:纳税、判案、修志。为官一任,必修方志,假如停修缺编,则是官员失职,所以“天下郡县莫不有志。”一代鸿儒梁启超对地方志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莘县地情】刘备寻马的传说

【莘县地情】刘备寻马的传说

2009年1月,《刘备寻马的传说》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项目类别为民间文学,形成于三国时期,传承人是李耀忠。

地方志的学科属性及历史演变

地方志的学科属性及历史演变

宋朝以后把方志提到“一方全史”的高度,极力追求方志内容的系统化、完备化。直到民国时期,方志工作者才不断用现代学科观念来审视、判定和改造方志,但是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的局限。当今,知识文化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必然,方志与各学科密切联系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多学科综合,全面记述风土人情的自身特色。

香港为何至今一直没有修成地方志?

香港为何至今一直没有修成地方志?

2017年尾,距离2004年在岭南大学举行的本地学术界推动香港修志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已经过去13年,遵循“政府支持,学者主修,社会参与”的模式,香港修志却仍未走出实质性的第一步。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当前准备工作进度如何?有无可借鉴的修志模式?修志人员对未来有何期许?一众修志人士虽面临资金困顿,却不言放弃。如今他们对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支持充满期望,相信香港修地方志“临门一脚”问题有望解决。

论从家族修谱到社区、行政村修志的现代转换

论从家族修谱到社区、行政村修志的现代转换

家谱和地方志,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构筑中国历史与文化大厦的重要文献支撑。旧时由于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传统文化的覆盖是全方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部分家谱被焚毁或停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列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要实现文化兴国的目标,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让基层百姓以最直接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地方志中的地图

地方志中的地图

地方志是我国历史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图因其形象直观和重要性,引起历代修志者的重视,在地方志中有大量体现。古人阅书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其功用在于“史言其文,图征其实”。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永清县志·舆地序》中有云:“史部要义,本纪为经,而诸体为纬。

在“独”字上做文章——地方志编纂中几个共性问题的处理

在“独”字上做文章——地方志编纂中几个共性问题的处理

目前,我国城乡掀起一个编纂乡(镇)、村志和家谱(以下统一称 “志”)的热潮。对编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何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在“独”字上做好文章是一个良策。

让地方志"活"起来 《闽宁扶贫协作图志》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让地方志"活"起来 《闽宁扶贫协作图志》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7月20日,由福建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联合人民网举办的让地方志“活”起来——《闽宁扶贫协作图志》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以地方志编纂为视野,谈苏州家风家训文化

以地方志编纂为视野,谈苏州家风家训文化

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也是每个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源头,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引领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当今社会既是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也是一个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但家风家训文化却没有因为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事物的出现而黯然失色,依然傲领群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秦始皇没有到过金陵

秦始皇没有到过金陵

杏花春雨,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我们叫它江南,常指长江从南京到入海口这一段以南的地方,古人也叫它“江东”,因为长江水往南京流来是南北走向。不过,无论以哪段长江为基准来称呼这块土地,南京都是不变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