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康乾南巡遗迹探访

殷勤难却众诚殚

康乾南巡是将大型的御舟停在运河,然后“从香阜寺易轻舟,由新河直抵天宁门行宫”。盐商为奉迎其南巡竭力营建“华祝迎恩”,殚精竭虑,“自高桥起至迎恩亭止,两岸排列档子(即临时欢迎棚,有豪华与普通之别,豪华的等于是园林厅堂的复制,不仅张灯结彩,而且有山石花木香案古玩盆景),再从迎恩桥向北到长春桥,有“邗上农桑”“杏花春舍”“平冈艳雪”“临水红霞”四景,向南至北门桥,有街市、寺庙、酒楼,一副歌舞升平,富贵风流的景象。

现“华祝迎恩”牌坊复建,为四柱三门三楼式牌坊,临漕河北岸而建,所幸前后左右皆花木葱茏,西有亭台,延伸了景观;河南有广场、厅堂、假山,与牌坊对应;最可喜的是,路东临漕河与运河交汇处,有广场,有碑石,上镌刻河浪、帆樯,主景为双檐四角亭,亭中有刻石“南巡御道”,在此可见运河波涌浪逐,百舸争流;向北为迎恩桥,仍为清时旧制,为砖砌拱桥,“迎恩桥”三字苍劲有力,颇为沧桑。桥南就是南宋北门遗址,有城墙、水井、道路、柱石、水门等遗迹,还发现“地钉”和券顶门,考古价值极高。

这里不仅有乾隆南巡的遗存,而且可看出乾隆对民生的关心,其实当年乾隆对如此盛大迎接是有微词的,他既踌躇满志于官商的迎奉,也对过于的喧闹厌烦,《自高桥易舟至天宁寺行馆》“夹岸排挡实厌闹,殷勤难却众诚殚”,《塔湾行宫》“聒耳早嫌丝与竹,怡情却在鸟与花。”《至维扬即事》“稍厌笙歌特烦聒,不嫌梅竹作清陪。”《游康山即事》“城市已云擅幽绝,管弦何事闹纷忙。”《趣园即景》“问予喜处诚奚托?宜雨宜旸利种耘。”可见他更关心的是农事、民生。

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富商达官为争宠于王室,大兴造园之风,一时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扬州的园林赖于康乾的喜好,借助于南巡之机,依靠盐商的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至今仍散发着魅力。

首先将瘦西湖普通的城河,重新装点出妙景佳境。瘦西湖无山、水窄,实在不具备造园条件,袁枚说它“长河如绳,宽不过二丈许”,但一是拓宽水面,二是发挥河道曲折变化的特点,三是所有景点皆傍湖而建,形成集景式滨水园林群。在“赋工属役,增荣饰观,奓而张之”(袁枚《扬州画舫录?序》)之后。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效果。

其次“园林之妙在于借”,五亭桥是乾隆南巡时感叹它象“琼岛春阴”,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五龙亭之景。五龙亭是突出“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曰龙泽,西为涌瑞、浮翠,东为澄祥、滋香。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扬州五亭桥突出“桥”,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白塔也是赖于乾隆的提醒:“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是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塔进行对比,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再次引进皇家园林,熙春台“横可跃马,纵可方轨”,是当年乾隆皇帝祝寿之处,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的阔大气派。所有建筑的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屋脊甍上是两条金龙,脊角走兽亦为龙头,琼楼琳宫,金窗玉槛,与红色露台,汉白玉栏杆,以及远处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确是“碧瓦朱甍照城廓,浅黄轻绿映楼台。”当年乾隆感慨不已,曾写诗赞道:

初识江南景物饶,已闻好马助春娇。

明朝又放征帆下,去向扬州廿四桥。

康乾南巡时,将朝廷缮写好的三套《四库全书》携往江南,其中一套藏于天宁寺大观堂,赐名文汇阁,并令地方官员允许士子借读,推动扬州文化发展。到过的天宁寺、香阜寺、大明寺、湖心律寺、上方寺、莲性寺,所赐皆为佛教器物,如佛龛、佛像、宝塔、福字、经文,赐名、题诗、题联、题匾,都提高了扬州园林的文化品位。

许多专家对乾隆时期形成的扬州园林风格皆有定评,“其烟渚柔波之自然,其婉丽妩媚之气质,其人工与自然融合之天衣无缝,窈折幽胜,仍为苏杭等地之园林所无法比拟者”(汪礼《扬州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在摹仿他处能不落因袭,处处显示自己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苏州园林如宋词,纤巧精致;扬州园林像唐诗,清秀富丽;颐和园则像是汉赋,恢宏广博”(陈从周《园林谈丛》)。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