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在媒体融合中的内容再造

媒体融合下的图书内容再造途径

一、选题选材更具时代性

1.突出时代特点,取信用户。内容选材应该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用户,而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用户。图书取材要按照读者的关注程度,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2.加大信息量,拓展广度。图书要维持较高的媒体检索量,甚至下载量、引用率,就必须有较大的信息容量,即做好广度细分,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检索需要,或者通过新媒体载体实现回溯性、前瞻性的资料嫁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3.强调个性,挖掘深度。内容要积累独家拥有、富有特色的资料信息,对重点、热点问题作最专业的深度反映,即垂直细分,通过独特的内容配置方式铸造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二、内容编写跳出模式化

1.各级标题精练。图书各级标题的设立是为阅读和检索方便,也为实现新媒体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每个小标题,是图书的眼睛、亮点,名称要摒弃冗长、沉闷、总结式标题,提炼出更能反映内容的精华语句,以吸引读者关注。

2.增加段落信息承载量。每个段落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500字以内,最长不可超过1000字。在段落有限的字数内尽量扩大信息的承载量,实现内容宽度和深度的最大扩展。

3.浓缩文字表述。文字表述尽量简洁清晰,不作叠床架屋式的文字罗列和拖泥带水式的语言堆积,文风力求简练、规范准确、朴实、通顺,直陈其事,用事实说话。

三、编纂标准化、规范化

1.标准化利于大数据转换。实施标准化格式,符合图书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图书的新媒体需求。标准化编纂可以简化信息收集程序,减小信息的收集难度,达到缩短图书出版周期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可以降低数据转换的复杂程度,实现多种图书的横向连接和共享。

2.规范化内容质量。近几年图书越变越厚的现象逐渐增多,原因在于内容水分增多,稀释了许多有效信息。实施规范化,能够保持图书信息的完整性,丰富图书的信息包含量,拓展、提升图书的使用(实用)价值。

3.细化图书编纂标准。图书质量标准可以将图书规范进行量化处理,实现一本图书的框架设计、选题选材、标题编写、成书加工规范化发展,还可使多种图书实现标准化编纂,整合图书群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采编队伍和成熟的采编流程、机制,内容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作为内容产业的传统媒体要以内容为王,同时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媒体要求,才不会为时代所遗弃。所谓“知易行难”,图书出版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体制、机制、人员等方面的障碍;但更重要的是“知难行易”,对于图书出版的未来发展形成共识,在现有的条件下共同砥砺前行。

关于作者:陈金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副编审,中国税务出版社税法年鉴中心主任,曾在核心期刊等媒体发表《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界定及特征分析》《税收征管与税收制度的协调》《数字环境下的年鉴发展》《信息时代专业年鉴品牌化发展策略——以税务年鉴品牌塑造为例》《浅谈中小出版社的专业化发展策略》等多篇论文。(内容来源:新华书目报)


责任编辑:小志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