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涉县村志选介

001.jpg

《赤岸村志》2017年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晋国生,副主编刘桃霞、李笑美。《赤岸村志》卷首设彩页28页,有致辞、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全志设地理、村民、经济、政治、红色赤岸、文化6编30章。上限自事物发端,下限至2017年,大事记和主要人事变动延至搁笔。全志33.4万字,16开本。

赤岸村始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因村西清漳河高岸有一处红土岭而得名,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即有“赤岸村”之称。1940年,八路军129师司令部进驻赤岸村,在刘邓等首长的关怀和指导下,村民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与129师将士结下了鱼水深情。1938—1945年,全村800余口人,腾出房屋约660间,供应军粮57.6万斤,做军鞋2.88万双,参军89人,参战民兵1720人次。

1986年后,刘伯承、徐向前、黄镇、李达等21位将帅遗骨先后安葬于村后将军岭,将军岭成为全国继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之后安葬将帅最多的一处。1996年11月20日,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近年来,赤岸村先后被评定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002.jpg

《井一村志》2018年10月印制发行,主编李方成、李爱太,副主编李苗所、赵彦平、李马庆、杨生祥。《井一村志》卷首设彩页20页,有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喜柱作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全志设地理、村民、经济、政治、文化5编26章109节;上限自春秋末期,下至2016年,个别大事、特事延至搁笔。全志34万字,16开本,印数1000本。

井一村,全称井店一街村,位于井店镇人民政府东1公里处,距涉县人民政府6公里;东临崇利制钢有限公司,南临天铁集团炼钢厂,北和西与井店二、三、四街村相连;东距玉林井村4公里,南距更乐村2.5公里,北距老爷庙村3公里,西距下庄村1.5公里。境内309国道(邯长公路复线)和邯长铁路北南向从村中穿过,村内有两条季节性河流经过。

井店一街村起源于井店村,井店原名青店,宋代前立村,袁、牛、吴姓居住颇早,后李、王、张、杨等姓迁居。因此村地处交通要道,开设店铺较多,又因村内有井百眼,至宋末元初以井多、店多更名井店。境内有成汤庙山门、赵简子城、马王爷庙等文物古迹。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此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井店惨案”,316人惨死,110人重伤,15人被掳,宰杀抢掠牲畜310余头,烧毁房屋738间,其中一街烧毁房屋200间,抢65头大牲畜,300余石粮食,伤9人,死46人。在党的领导下,井店一街人民奋起反抗,积极参军参战,18人为国捐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党支部、村委会坚定不移地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托驻地大中型企业天铁集团、崇利制钢有限公司等,发展建材业、冶金业、建筑业等产业,绝大多数青壮年村民稳定就业;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建立金三角市场、玉林井市场、金三角商业市场。2000年后,村党支部、村委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将空心村改造成住宅楼,开通煤气、暖气、水、电、宽带网、多煤体,至2016年90%的居民入住新宅完毕。井店一街村先后被授予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村、国家级生态村等国家级荣誉,成为涉县美丽乡村的典范。

《井一村志》亮点频频,如《家族世系》章将全村各个姓氏做了合情合理的简介,有利于家谱的珍藏和对先人的纪念。《艺文》章《碑刻》节整理收录了全村所有碑刻,凸显了井店一街村厚重的文化底蕴。另外收集了村里流行的方言、谚语、歇后语、歌谣等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传承力。

《井一村志》填补了井店一街村多年来无历史资料的空白,对于村民了解、认识本村,进而热爱、建设、振兴本村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003.jpg

《岭底村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主任郝秋生,副主任郝水元、李明会,委员程秋生、赵进乾、赵瑞丽、赵青日、赵良秀、赵彦云、李勤书、李秋喜、王东生、王乃所;主编李明会,副主编程秋生、赵进乾,2018年6月印制发行。书首设序、集束彩页、凡例、概述、大事记,专志设地理、村民、经济、政治、文化5编30章111节,岭底之最、编后记殿后。本志设编、章、节、目4个层级;上限自事物发端,下至2016年,个别大事、特事延至搁笔。全志26.1万字,16开本,印数1000本。

岭底村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涉县、武安市、磁县三县市交界中心处,距涉县城约35公里。该村始建于西汉,原名寨底村,汉光武帝刘秀赐名岭底村。千年古道玉露岭交通便捷,东达齐鲁,纵贯中原洛阳、开封、邯郸三大古都,西经涉侯通上党,达秦晋之重要关塞,至今保存完好。

岭底村原有闫、崔、周三姓,后相继有郝、李、赵、王、张、苏、马、程、宋在此定居,共同组建了史上称谓的“今岭底”。托庇“玉露岭”,依托“凤凰山”的多姓聚集区逐渐形成了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村民自治于一体的两沟三片一村庄,并涌现了出类拔萃声名远扬的“福元昌”“前后院”“郝府”三大家号的名门望族,赵家大院、李家大院、郝家大院流传至今。

岭底村是涉县成立抗日游击队最早的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根据地。1939年8月,抗日清漳游击队在岭底村组建,年底发展到500余人。村民赵嘉言曾任清漳游击队副大队长。2002始,岭底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退耕还林,确立以花椒、核桃、黑枣为支柱产业。2008年岭底村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2012年,岭底村被列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9月,国家林业局授予岭底村惠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岭底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岭底村志》的出版发行,为岭底村提供了唯一具有权威性的村级历史文献,可以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四个文明建设,发挥资政、存史、教化的特殊功能。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