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图照表的运用兼谈续志与前志关系

作者:陈  淼

地图与方志的关系,历来非常密切。方志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地图的形式,古方志,多由地图演变而来,其先以图为主,说明(文字)为附。《周礼》所载的“土地之图”应属方志最早的形式。从秦地图至汉之图经,隋、唐之图志是方志形式发展的结果。南宋后方志从体例到内容都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图完全成了附庸。总之不管方志形式如何变化,方志与地图的关系还是密不可分。因此,续修志书不但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制作比例正确、实用、美观的图入志外,还应大量采用照片,以补图之不足,图照相辅,以收到读志的人,人虽未至其地,不精于文义的人,也能“依检其图照,洞如观火”。

笔者对图、照、表的运用谈点浅见

图照表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象为无言之史。章学诚曾说:“图象之学,又非耳口之所能授,贵其目击而道存也”。图还具有详文略,昭征信的作用。表则有化繁为简,省文字醒眉目,便于纵横比较的优点。由于县志是体现县情的百科全书,且具文献性质,涉及范围大,有的资料十分零散,为了使续志达到博而有体,杂而有章,防止篇章结构冗长松散,除了必须精简篇幅,洗练文字之外,辅以必不可少的图、照,以详文之略,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按照科学方法制作必需的统计表,以彰显志书门类中各项事业历史发展的进程,则更为必不可少的了。

一、图、照方面

先土地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有政事。故续志应把政区图列卷首,最好配以前志之图于左下方,使后人读志检其图,而知行政沿革,交通道路、港口码头等建设发展情况,且通过比较也能使人知兴废,明得失;其次应置地质矿产图,使读者一图在手,矿产资源及其成因条件一目了然,矿点方位经纬明确,在资政时能使决策者全局在握,心中有数,真正起到图为无言之史的作用;再次可置地貌图(或地形图),现山川地势、河流溪谷、海湾、港口、平原盆地、交通便阻于一纸之中。其功用在于为领导者提供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依据,与地质矿产图同是各项事业设计的基础图,有较大的利用和存史价值,必须认真绘制。此外,随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迅猛,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县志应设治所城区图,以体现近代城市建设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应考虑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增设重点开发区(如港口建设)等区域地图或规划图,以体现地方特色,亦可在相关篇章中图象相辅而行,达到“文省而事无晦、形著而言有所”。照片的运用,笔者认为照片在方志中的应用不但具有掌握灵活,且图像清晰艳丽,以小见大的功能,且能最大程度地反映个体事物新特异的优点,可补图之难见细小之不足,可全方位反映志书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能真正达到迹真,事近易核的效果,故本届续志,各地应根据县情把最能反映地方特色的各名优产品,摄影下来,以及名胜古迹保护的照片,有选择性的置于方志中,把近年来城、镇建设以及农村造福工程等以实录的镜头拍照下来,有选择地把新旧面貌的照片置于各相关篇章中,照文并茂,以体现改革开放给城乡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体现时代特色,历史进步。

二、表的方面

表的作用,在于综合性强,纵横有序,补文字之不足。本届志书多数门类资料周全,制表不成问题。但是应避免一是份量过多,取舍欠妥,数字堆切,一些没有多大价值的表占大量篇幅,有以表代文之势;二是表的项目庞杂,眉目不清,表题与内容脱节;表格空白多,编排不当等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制表时应慎选能反映事物之间有关联的,可以揭示本门类各项事业发展规律的数据,精制成统计表。表格应眉目清晰,内容与标题相符。入志的成果资料要反复核对,准确无误,达到既省文字又能反映全貌的目的。

再者,随全球气候环境的恶化,近年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笔者认为在自然环境篇中应精制地震、气候、水文等章节的表格,制表时慎选能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可以揭示地域内宏观规律性的科学数据,制成统计表,求其发展变化规律。其重要价值在于近期既可为决策者提供防患自然灾害的科学依据,远期又可为科学界利用地情资料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我国科学界曾成功地利用地方志资料,对500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出其规律性。

此外,由于本届志书断限内,经济体制改革变化大,工商企业整合频繁,资料散失、短缺现象普遍存在,在记述这些门类篇章时,就显得顾此失彼,有断线缺项之感。笔者认为表的化繁的功能,正可弥补这些不足。志书可根据分门别类的原则精心绘制各门类中国有改制企业的综合统计表,表格的眉目应清晰明白,内容与标题相符,入志数据应准确无误。并在备注栏标明新企业的名称,及所有制性质。在制作统计时,应特别慎重制作改制企业中分流员工的安置情况,以昭示改革开放的付出与收获。

另外,个体工商业经营者由于管理不规范,具体数据失实,亦可根据统计部门及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存档资料来精制概况综合统计表,以达到斑窥全豹之效果。

县级续志与前志的关系

方志的编纂是连续的,一部方志修成,若干年后再续修。历代统治阶级,在政局稳定时期,都十分重视各地连续修志。平均每隔20年续一次。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轮志书探本溯源,贯通古今,记述历代沿革变化,以重墨浓彩的笔墨客观记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本轮续志,应重点反映两次修志期间本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种图书体裁的纂修,在连绵的长久性和间隔的短暂性,都难与地方志相比拟。

本轮续志如何处理与前志的关系,是每个编志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本轮修志的正、副主编应通读前志志稿,以使对县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特别是各副主编对自己分管主笔的各篇章应花大力气通读熟悉,以篇目创新与前志主体不相悖的原则,根据县情实际初拟志书篇目,从主体框架结构上衡接前志,承上启下传承历史,客观记述15-20年来社会发展。

其次在纵向上,要紧扣上志之下限,续接本志之上限,特别经济门类的数据记述,表格的制作都应以此为连续。近年笔者阅读多部志书及送审初稿,发现其中有的志书既无上志下限资料,又无本志上限资料,有的篇章直接由1995或1997年(下限多为1989-1991年)写起,志稿缺本志下限与前志下限之对比方面资料,不能体现前后15-20年的变化,志书存在着脱节不连续之虞,个人建议县级志书在总纂时应注意前后志的衡接,补充这一方面的资料,以完整翔实的记述体现志书的连续性。

再次,横向记述的前后对应。本届修志断限内,由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老企业通过改制,整合走新的发展模式,其中工业篇有相当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得到新的发展,尤为特别的是许多乡镇企业通过整合或合资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其中名称,所有制性质几经变易。笔者认为在记述这些篇章时,应点睛式的带明原企业的名称及性质和变化过程以与前志有机接,使更名后新发展的企业不成为无源之水或断线风筝。

此外,对于前志的编纂内容的取舍,应采取慎重的态度,首轮修志如没有什么遗憾,本志应续其所有;首轮志有缺漏的应补其所无,不要轻易更改,更不应当对前志有诋毁之言,即使首轮志书存在义例不明,文辞乖舛需要在续志相关门类中有所改动的,也应留存互证,以待后者资料之佐证。

修志是为讲究实用的,志界前辈章学诚十分反对修志时信笔乱真,夸饰文辞,断言“文人不可与修志”,此老虽言辞偏激,但个人认为还是应取扬弃之态度。

以上数点是个人对图照表运用及与前志关系处理的浅见,如能抛砖引玉,则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小志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