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地方志的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

    一、地方志的“特色”是个科学概念,是编者史识的体现,是志书质量的标尺
    人们常议论一本书有特色或没有特色。就一般书籍而言,往往指的是写作问题,偏重于文章的风采,讲的是作者的个性。如“郊寒岛瘦”、“韩潮苏海”……而对志书而言,“特色”则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指的是客观事物的特点、个性,是否已被编者认识,并且充分地记录了下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个性是共性的对称。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并丰富共性。一切事物总是既包含共性,又包含个性。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不但要注意其共性,尤其要研究其个性。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比共产国际指定的领袖王明、博古高明。因为毛泽东不仅研究革命的共性,尤其深入地研究了中国革命的个性。毛泽东在其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讲到:“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的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共性,尤其是中国革命的个性认识把握得好,所以能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夺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现在我们从事建设,从事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中国这种特定基础、特定条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的“特色”,就是说不能照搬教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特色”——国情的个性。
    地方志是一种时空分割开来记述的历史。它记载的内容有上下时限,有地域范围。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在各个阶段各个地域的反映是大不一样的,因此地方志记述的历史也不应是千篇一律,而应是有同有异,特色鲜明的。在一个地方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最重大的事物是什么?哪些内容最值得入志?这是地方志工作者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而问题回答得怎么样,能打多少分,就看修志者的才、学、识如何,特别是史识如何。
    修志者对地情深刻的认识与把握,是修出有特色的志书的一个大前提,而出版的志书能否具有鲜明的特色,还要受诸多条件的制约。不管你修志的主客观条件如何,修志过程怎么样,评论者面对志书,总要看志书的地方特色、时代特色、行业特色反映得怎么样。是否有特色,是检验志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
    二、地方特色是由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形成的,志书突出地方特色,有利于从实际出发,进行三个文明建设
    以广西来说,地处边疆,是中国的南大门,岩溶广布、山多田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江河较多,有色金属矿藏和非金属矿藏丰富,还有一片海。这种区位和自然条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不同的长处与短处。广西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出海处,一些城市曾经因此而繁荣过。但封建王朝一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这种区位优势又发挥不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世界处于冷战时代,广西是国防前线,国家的建设项目都不在广西搞。现在实行改革开放,广西的区位优势又开始显示其优越性。1998年中国审计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广西地理大发现》,提出米字形国际铁路的交叉点在南宁,北部湾几个港口可以发展海运,与世界最大的荷兰鹿特丹港相匹敌,因此二三十年后广西将成为“天下中枢”。这本书广西人看了很高兴,但分析欠全面、欠冷静,难以成为决策依据。我们北海曾经设想建成七八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高峰时期人口只达到七八十万,现在又回落到三四十万。数年前一哄而起的那些超规模的建筑多半荒置无用,成为泡沫经济的陈列品。现在的提法是不求其大,但求其好。广西要建设成大西南的出海通道,这是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因素决定的,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广西的地方特点、优点、经济的增长点。怎样实施这一战略方针,采取怎样的步骤,还要深入全面地分析研究我们的地情特点,以及相关地区的地情特点,作出科学的抉择。
    就广西各市、县来说,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个性很鲜明。拿柳州南面的柳江县和忻城县来比较,两县面积都是2500多平方公里。柳江处于桂中盆地中心,平原多,耕地70万亩,其中水田30多万亩;忻城是山区,耕地46万亩,其中水田13万亩。柳江紧靠柳州,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达,拉堡是广西三大牛市之一,三都客做生意远近闻名;忻城是农耕经济,文化也落后,由土司统治400多年。1995年,柳江县人口47.26万,其中有高级职称150人,中级职称2118人。国内生产总值16.17亿元(1990年价),职工年均工资58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2元,有粮473.7公斤;忻城人口39.58万,其中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770人。国内生产总值3.88亿元(1990年价),职工年均工资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元,有粮285公斤。“柳江人”头骨化石是研究人类发展史(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重要资料;忻城土司衙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作为发展旅游的支撑点。《柳江县志》记其地情特色记得好,深入到了风俗民情里面去了。例如其《谚语》中记的“盐贵盐船到,米贵米船来”、“有棍打得蛇,有理讲得爷”,就确实是有市场意识、有闯劲的柳江人的话,别县的人嘴里硬是讲不出这样的话来。《忻城县志》在反映地方特色上也下了功夫。专设土司篇记载了土官的世系,土县的沿革、建置、职官、法规、军事和土地制度。与忻城县接壤的马山县有个圩镇叫金钗。志书记载是忻城土司与安定土司联姻,妆奁中尚缺金钗,一时采办不来,即以一块土地做顶替,这块土地即改称金钗,从其辖区中划了过去。县志中记了这个资料,以事实说明了过去土司的权力究竟有多大。这就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提供了资料,对历史科学作出了贡献,也就是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时代特色是事物矛盾斗争发展变化阶段性的反映,志书突出时代特色有助于探讨历史规律,为发展各项事业服务
    我们中国的历史,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开始称为近代史,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志,开始称为现代史,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称为当代史。近代和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官、封”的矛盾,全国人民共同的大事是推翻“三座大山”,进行武装斗争为中心的革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历史的划分,8块浮雕反映了百年间中国历史的几项最重大的事件。地方志是时间空间有限的历史,一个地方的单部志书不可能反映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貌全过程,但是它记载了当地最突出的历史事件,它就丰富了历史内容,为深入反映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广西通志馆一成立,便分成太平天国、中法战争、辛亥革命、现代革命四个专题组下乡,田野作业,调查研究,搜集抢救资料,工作做得很好。太平天国这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策源地在广西,中国人第一次战胜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中法战争主战场在广西,武装革命孙中山选定的发难地在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红八军的创建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充分载入这些内容,广西的志书的近代特点和现代特点就能得到鲜明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党的“八大”的结论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毛泽东同志后来认为党和人民同“走资派”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进行“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工农业也在发展,但运动不断,政治支配一切,“左”了20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行改革开放。我们修志,要结合党史、国史,认真研究我们本地、本事业的情况,记好本地、本事业的突出事件或事例,反映时代的特点。《上海远洋运输志》评论稿中设有一篇《“跃进”轮沉没事故记详》,是我所读到的较有价值的志文之一。1963年5月1日,我国派自己制造的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载货首航日本,中途沉没。当时轮船发出紧急密电:“我轮被击。”日本接着广播说是中了鱼雷。攻击商船,意味着对一国宣战,此事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周总理亲自主持调查,经过潜水作业,证明是触礁。《记详》约4000字,写了航行及事故经过和国际的反响、调查情况、经验教训三部分。点明了用人上片面强调政治上绝对可靠,忽视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开航前调换船员达30%,有的不会用船上的仪器。特别是用一个十多年未上过船的人来取代原来的船长,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编者运用专记形式,突破一般志文较为概略的规格,给那个历史时代保存了一个清晰的“标本”。我的老家也放过一颗大“卫星”,1958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忻城气盖世,日产赛煤都》,同时配发社论《祝广西大捷》。可惜这颗“卫星”的状况只在县志《大事记》中记了一行。
    现在修志,许多地方、许多单位已经进入筹划续修阶段。第一轮志书的下限,早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晚的在90年代初期,续志记载的内容只是当代史中近十几二十年的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王忍之2000年7月在全国续志篇目设置理论研讨会上说:“这十几年,以改革开放为标志,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价。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新一轮修志中客观全面地给予记述,给予反映。”这段论述,我们应该将它作为续修志书如何把握时代特点的一个基本参考。
    我们的志书在反映时代特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失误。一是缺乏历史主义的观点,写过去的都是差的、坏的,现在的全都是好的,没有一分为二,缺少辩证法;二是把突出时代特色理解为突出当代内容,紧追现状。志书断限内三个时代的内容详略不当,取材向现状倾斜,呈现一头沉现象。三是某些事业发展有自己的特定条件和进程,也套用党史、国史的分期法,不完全符合实际。这些,有待于在续志中采取各种形式予以弥补和纠正。
    四、行业特色是各行各业面目的写照和兴衰起伏的脉搏,由社会分工所决定并受时代和地域的影响,突出行业特色可使志书更好地发挥致用功能
    第一轮修志除了部门志之外,绝大多数志书记载一个行业都只是记其专业情况,而不记载各行各业共有的事物:党委、工会、计划生育、幼儿园、食堂等。例如《测绘志》它要记的是各种测量、地图绘制、测绘教育、测绘管理等专门业务,如果这个测绘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很好,事迹突出,值得入志,但只能纳入当地的《计划生育志》,而不能写在自身的《测绘志》中。现在续修,这一规定有所变化,如工会工作对某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记入专志中也是应该的。但以专业情况为记述重点,则是不会改变的。
    志书要有行业特色,除了坚持专业性原则之外,在该记的各种专业事物中还要分析比较,把握主体,抓住重点,突出强项,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例如《广西通志·体育志》在竞技项目中,就安排优先的位置,用了比较多的篇幅来记述体操、跳水、乒乓球等广西运动员成绩卓越、誉满全球的项目,鲜明地反映了“灵、小、水”是广西体育的强项这一行业特色。
    志书要突出行业特色,还应选取本行业、本事业发展史上特别有研究价值和存史意义的事例加以记载。例如《广西通志·电力工业志》记1966年在桂林市区南郊沙河卧佛洞内建设第二发电厂,当时根据战备形势的要求,执行“靠山、分散、隐蔽”方针,把电厂修在漓江边的山洞中。该电厂与一般电厂相比,每千瓦投资高13.44%,工期延长5年。厂用电率高达14.7%;投产后洞顶坠石,生产不安全;通风不良,影响工人健康;设备锈蚀,维护困难;储灰场煤灰流入漓江,造成严重污染。1978年底停产,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广西通志·电力工业志》对几个较大的失误工程从详记载的做法积累了电力工业建设的知识和经验,为后人提供借鉴,受到了国家电力部修志领导的表彰和兄弟省同行的赞扬。平时在山洞中发电生产得不偿失,战时却是坚持生产克敌制胜的一个有效途径。志书记载的洞中生产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数据,在国家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进行有关决策时,便成了重要依据。
    志书突出行业特色,在经济部类要着重记述经济效益及其变化。在改革开放中,广西昭平县率先试行猪肉议价敞开供应。新华社记者在《国内动态清样》上报道后,“紫阳、万里、启立同志都认为这个办法好”,田纪云要求商业部派人详查、推广。据报道,该县国营食品公司20多年一直亏损,被称为“蚀本公司”,除政策因素外主要是经营不善。以1982年为例,运输、饲料、储猪掉膘和死亡,尤其走后门增加计划外售肉,亏损共达27.3万元。县委和政府经反复研究,1983年起实行改革,对按牌价定量供应猪肉的非农业人口,每人每月补贴2市斤猪肉的牌市差价1元,然后全部到市场议价购肉。肉贩、农民和食品公司同时上市售肉,竞争中每市斤肉价下降0.2~0.3元,居民满意。食品公司由于堵住了走后门和减少周转环节,并开展议购议销业务,当年除支付给居民的补贴和公司职工奖金外,还有十余万元利润。应该说,此事是昭平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贡献。此事说明了两种体制之优劣及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既有行业特点,又有时代特点,十分典型。如果志书既记录改革的做法,又记录改革前的弊端及改革带来的好处,那就很有存史价值。
    志书突出行业特色,还可以适当记述某些技术情况。如《青田县志》就较为具体地记述了青田石工匠传统的手工技艺,读来觉得颇具特色。
    五、突出特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志书篇目时,要给特色内容作出适宜的安排
    例如桂林是“世界喀斯特的首都”,独特的岩溶地貌使其山水秀丽甲天下,成为风景旅游名城。《桂林市志》将《山水》从《自然环境》志中提升起来独立设志,便于展开,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观赏的角度进行充分记述,突出特色。如果把桂林山水当一般自然环境的内容,按常规记述,就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又如《南昌市志》设《八一起义》卷,分四章来记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初稿篇目按常规办法只能编排为一个节,用几百字来记述,显然不能展现特色。
    特色内容有的需要在篇目设置时升级提档,独立出来,有的又不适宜用这种办法来处理。例如《绍兴市志》的篇目与一般市县志篇目几乎没有差别,但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经济发达”的地情特点仍然能鲜明地体现出来。
    篇目设计时考虑突出地情特点,除了升级设篇(志、卷)、章、节之外,还有设“专记”(“记详”、“纪略”)、设“外编”等做法。《宁波市志》除了430万字的三册正志之外,还编纂出版了150万字的第四册——《宁波市志·外编》。该册分为5辑:第一辑选录了主要的善本稀本旧志12部,第二辑选录了10类碑记315篇,第三辑选录晋、宋、元、明、清、民国名人要作51篇,第四辑精选吟咏名山胜水、古迹为主的诗词231篇、竹枝词9首和民国时期中学校歌8首,第五辑为各县姓氏和宗谱目录1156部(种)。这个《外编》辑录了大量的富有价值的一次文献,因而充分体现了宁波“文献之邦”之地情特色、历史特点。
    2.特色内容,必须从详记载
    当代修志,讲得最多、做得也过分的是“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志书中表现得很突出的是详政绩略失误、详工作略社情。有位修志者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说:地情重点所在、特色所在、规律所在、价值所在,便是志书记载详之所在。我觉得这个提法倒比较有道理,地情的特色,往往也是地情的重点。我们过去进行建设不是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总是搞全国“一刀切”。讲“以粮为纲”时,稀世奇珍的敦煌月牙泉也拿去浇周围的几十亩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莫高窟也不会开发利用,敦煌人捧着金饭碗过穷日子。是改革开放让敦煌人开办、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全面腾飞。敦煌的志书反映了这一地情特点,也就反映了地情的重点;敦煌以后的执政者认识了地情的特点,也就能把握住工作的重点。从我们广西来说,桂林优美的山水风光带来了繁荣的旅游业,按人均接待游客数量计算,桂林是全国第一。现在旅游业已是桂林市最大的优势产业,其带动的经济产业部门近40个,旅游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收入就能增加4.3元。1997年桂林旅游收入和关联收入共62.54亿,占全市收入总量的30%以上。桂林市委和市政府已确定:“旅游业是桂林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基础,是桂林市的立市之本。”因此,我们应该可以说,写好风景旅游,就抓住了桂林市情的特色,同时也就是抓住了市情的重点。这一点,《桂林市志》的编者是非常明确的,他们在全书77个专志3200页中,安排有《山水志》(包括历代对桂林山水的诗文题咏)、《园林志》、《旅游志》三个专志,并在《人物志》中设“旅桂名人”表,在《外事志》中设“来访”节,在《自然环境志》中设“洞穴简介”、“旅游气候”节,在《侨务志》中设“旅行社”和“旅游宾馆”节,共用315.3页专门记述风景游览内容,占全书篇幅9.8%。如果再加上与风景旅游关系较直接的《规划建筑志》、《环境保护志》、《商业志》、《工艺美术工业志》等专志中的有关章、节、段落共135.6页,风景旅游的内容则达451页,占全书的14%。读过这些专志和章、节,对桂林这座中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历史过程、现实状况,古今中外的显赫影响,都能得到较具体的了解。按照志书体例,风景游览内容的取材是很充分的了,有的内容可同旧志直接相比,翔实程度远在旧志之上。从反映市情最大的特点和重点来说,《桂林市志》可以说已经做得相当到位,受到全国许多专家学者的好评。《桂林市志》在详略问题上也有处理欠佳之处。桂林和绍兴同是国家第一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志》对历史(指解放前)内容的记载占全书43%,对文化内容的记载占全书31.5%;《桂林市志》这两部分内容分别占全书22.4%和16%。由于记载的分量不足,所以历史文化特色就不如绍兴反映得那么浓烈。而读者随意翻阅《绍兴市志》的一个章、节,往往就能感受到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气息来。例如它的《城乡建设卷》记载城市演变,由越王勾践嘱越大夫范蠡按照“立国树都”主旨筑城写起,一直写到1955、2010年的近、远期规划为止。“蠡城”的选址和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杰作,后来隋开皇间、南宋绍兴间及明清间,根据不同时期生产、生活、交通、防火、防御的需要,不断进行修葺和新建,但千百年来城址未变,水城格局依旧。1982年绍兴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后,绍兴古城的重大历史价值被重新认识,按照新的性质进行城市建设,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建起了新的城镇体系。又如《水利卷》,记述了有史以来人们筑堤拒咸蓄淡,修闸堰蓄泄调节,使荒服之域,渐成鱼米之乡。最先禹以疏导之法治水,嗣后马臻、贺循、戴琥、汤绍恩、刘光复等发扬光大,汉会稽太守创鉴湖,在当时的蓄水工程中成为世界之最。这些辉煌史实,市志一一作了记载。按版面统计,《绍兴市志》记载历史的比重,在经济部类中就达到了四分之一,政治部类三分之一强,社会部类接近二分之一,文化部类和人物卷则高达三分之二。志书这样取材,所以读者才能得出绍兴确实“历史悠久”的印象。
    我们强调志书突出地情特色,不是追求志书的阅读效果(客观上会产生效果),而是志书发挥致用功能的需要。国家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是充分研究这个城市的地理、历史情况并考虑全国建设的布局才宣布的,一旦宣布,就要求按照这个性质去从事建设。志书安排应有的篇幅,充分载录地方的地理、历史特点,才能有效地资治致用。有的地方,国家可能没有指出要按什么性质去建设,但地方志也要鲜明地突出特点,充分地记述重点,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方面陕西省的《安康县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安康的地貌是“三山夹两川”,历史上水患频仍,近580年间毁灭性的洪灾就有10次。《安康县志》从这个县情特点出发,将在一般县志中属于二级或三级篇目的《自然灾害》提升为一级篇目,以较大的篇幅,重点地记载了古今水灾及防汛情况。除文字叙述而外,还设了历次洪水概况表、特大洪水发生时间及间隔年限表、安康站1952年的洪水流量及最高水位表、12次洪灾损失表等,多角度地反映情况。特别是对1983年特大洪灾,记载最为详悉。对关键性一天的水情及抗灾情况,更是按小时来进行记述。同时还绘有暴雨移动情况图、洪峰汇流示意图、洪水决堤毁城情况图,此外还附有照片多张,为后人进行研究保存了较详备的资料。不难设想,今后安康再遇到重大洪汛要寻找借鉴时,再翻阅这些章节定会倍感它的可贵。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要考察和研究洪灾和防汛问题,对《安康县志》资料的翔实,也会比较满意的。
    从《广西通志》来说,到2000年,第一轮已修出专志65部计达4662.7万字。但断限内的最具特色的四大课题的内容,从各专志中抽出来累计,究竟是有多少万字呢?应该算一下,心中有个数。要用应有的篇幅,才可能较好地体现广西近代和现代的地方特色,也才是抓住了重点。
    3.志书要有特色,应该记载典型事件、事例及某些细节
    典型是一般的代表,它能深刻地反映一般。在当代史上,中国“左”了20年,广西也不例外。这是广西当代的特点。毛泽东主席批“反冒进”、发动“大跃进”的会议是在南宁召开的,广西的某些主要领导跟得很快、跟得很紧。柳州地区放了许多“卫星”,在环江县炮制的水稻亩产13万斤“特大卫星”是震惊全国的典型事件,已被永远记载于党史、国史之中。我们的有关志书应该具体翔实地记录这一事件的背景、基本经过和后果,以及必要的一些细节,这样就能深化党史、国史的内容,使人们对于什么是“大跃进”印象更为深刻。在改革开放时代,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有许多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也有许多痛苦的过程。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成功的或失败的典型事例都应该选择入志。例如南宁市第三产业产值1978年为24305万元,1990年发展到180900万元,不仅绝对值有很大的增长,而且同该两年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第三产业的比重也由27.36%提高到36.73%。据志书断限以后的资料,1995年更提高到45.5%。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大趋势,是应该欢迎的。但在第三产业大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被淘汰了,破产了,这是历史发展中残酷无情的一面。例如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万国酒家,过去很有特色,韦国清曾在那里宴请过胡志明,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却销声匿迹了。据报载,原因是国营后职工越来越多,退休人员的费用开支愈来愈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与人竞争,只能宣告破产。像这样的事例记下来,就为经济体制改革保存了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标本,是很有历史研究价值的。
    一些事情,算不上典型事件或典型事例,只是一些佚闻趣事,甚至只是一个细节,但它也有时代气息,志书也应适当记录。例如有文史资料反映,抗战期间欧阳予倩改编的桂剧《梁红玉》上演,汪精卫老婆陈璧君路过桂林也去看戏。当演至梁红玉审讯汉奸王智时,台下一片“打倒卖国贼”口号声。陈无地自容,悄然退席。选用诸如此类的佚事入志,使人感受当年抗战文化城的气氛,也能增添志书之时代特色。
    4.志书要体现特色,要重视写人
    是否有杰出人物出现,往往是一个地方特点的反映和一项事业、一个行业兴衰起伏的标志。绍兴的地方四大特点中,“文化灿烂、人才辈出”两大特点就直接涉及人和指的就是人。绍兴在一个时代里,既产生了鲁迅又产生蔡元培,既有马寅初又有范文澜。它的市志能分列出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诸多学科,一一介绍本地历代的名家及其学术思想。绍兴籍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就达37人之众。广西有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各1人,其中1人是地质部岩溶所的。《绍兴市志》人物卷的篇幅就占了全书的10.1%,它不用这样大的篇幅来记载人物,就不能反映它是“名士之乡”、“文化之邦”。
    读《湖南省志·军事志·概述》时,看到一个注记:人民解放军1965年前授衔,元帅大将共20名,湖南籍9名;上将57名,湖南籍19名;中将177名,湖南籍45名;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的军事家33名,湖南籍14名。从这组数字看,在现代史上,湖南可以说是战将之邦、儒将之乡。从广西来说,曾出过袁崇焕、瓦氏夫人、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刘永福、冯子材、陆荣廷、王和顺、韦拔群、李明瑞、韦国清、李天佑、李宗仁、白崇禧等一批军事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我想,志书中如能设法将这些人物在军事领域中的事迹和表现记载下来,无疑会极大丰富志书的内容,并使志书倍增光彩。
    就一项事业、一个行业来说,英模辈出,风云际会,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表征。例如,广西的体育事业遭受“文化大革命”干扰、破坏后恢复得较早,在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上,按各项目团体总分计,广西排名从第二届全运会的第20名升为第6名,跃居全国先进省区行列。以后长期保持蓬勃发展势头。这个成就,是在群众体育普遍开展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与专业体工人员,尤其是运动员的艰苦训练、勇于拼搏,更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是出了像李宁、吴数德、李孔政、谢赛克、印武、曾建华、陈永妍、黄群这样的一批体育明星,广西体坛的天空怎么会那么灿烂辉煌,令全国瞩目,世界瞩目呢?美国人不认识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只认得壮族“体操王子”李宁。世界体育组织评选20世纪体育人物,中国就只有李宁一个当选。获得这种百年一遇的荣誉,说明广西人在世界体坛的地位之崇高。我们的志书如设一篇专记,充分载录李宁成功之艰辛历程,定会使志书平添许多耀眼的特色。
    5.志书要鲜明展示特色,需要各种体裁充分运用,各擅其长
    志书有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概述”在扼要叙述本地或本行业基本情况后,应该介绍地方特点或行业特点。有的志书的概述主要就是用来介绍特点,这种写法,得到了方志界的普遍认可。“大事记”记历年大事,其中应包括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时代特色的典型事件或事例。同时还可设“专记”(包括“纪略”、“纪详”等)来记载一些有特色的人、事、物。“志”是志书的“主舱”,必须留出足够的吨位来装载具有特色的内容,有特色有特点的内容往往也是重点内容,志书必载的基本内容。“传”就是记人,前面已讲过,此不重述。
    “图”包括地图和照片、白描图和统计图等。用地图来记录和说明一定区域内的情况,具有直观性、一览性、抽象性、合成性、比例与可测量性、几何相似性、地理对应性等七大优越性,这是其他体裁或手段不可能同时具备的。《南宁市志》设有58张地图,这在其他省市志书中也不多见。众多的地图增强了志书内容的直观性,使特点得到鲜明的展示。例如《南宁市区位图》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示意图》绘出了南宁与广西各市县,与大西南六省(市、区),乃至与东南亚国家城市的地理关系和水、陆、空交通状况,直观地反映了南宁是个枢纽城市,鲜明地反映了南宁区位优越的地理特点。
    照片,是事物形象的客观如实的记录,典型的照片可以成为时代的标记,具有深刻的纪念意义和巨大的认识功能。例如那张三四十年代拍的一个男婴坐在被炸后的废墟中张口哭喊的照片,就很能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和申张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的抗议。现在的农耕社会在向工业化、现代化转变。一个县城或市镇,三五年间,原来的面貌就看不见了。20世纪80年代华北农村还能看到头上扎毛巾,身穿黑布棉袄的老头,现在几乎见不到这种穿着打扮的人了。社会学家主张把社会变化写下来,照下来。认为这对子孙后代,一两百年后,它的作用就非常大。1995年8月17日李铁映同志在地方志指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像’的信息量比‘字’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要把历史性的镜头保存下来。”入志的人物照片,不仅要有正面人物的,也要有反面人物的。还应有历史性建筑、典型生产工具和地方特色生活用品的照片,还应有各类地貌的照片。一个地方是一马平川,还是七沟八梁,照片上一眼就看出来了。现在志书刊载的照片不少,但是选得不当,价值不高,官气十足,应该加以改变。有些事物,在不能获得,或者不一定要用照片的情况下,也可绘图入志。如东北、华北一些县志将各种店铺的幌子和百姓的服饰绘成白描图,并将民间纳福迎祥的图样印在志书上,这也能反映地方风情和时代特色,具有存史意义。
    统计图,是统计资料的图形展示,能将社会和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情况,包括规模、水平、构成、关系、动态、分布等,直观地展示给受众。由于它使抽象的数值图形化,观后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恭城县志》率先探索使用统计图来反映本县人口的分布和民族构成、工业构成,粮食生产的起伏,商业构成的年代变化,具有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恭城县志》工业篇初稿首先记述机械电器业(全区下发的统计报表上第一项是此行业,其实此行业在恭城工业中只是昙花一现,占的比重很小)。编绘工业构成统计图后看出,矿业是恭城工业的大头,其次是食品、森工等。统计图鲜明展示了恭城工业的特点,而且提示编者从地情出发,把矿业调到工业篇的前头,作重点记述。
    “表”具有直观性、一览性和合成性的优点,像下列一张统计表就包括了改革开放后13年南宁市一、二、三产业历年发展的数据,通过三种产业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南宁第三产业发展最快的时代特点。但是志书只反映到这个层次还是不够的,还应该从13年中选若干年份,列出南宁第三产业各有哪些行业,其比重如何的统计表,进一步显示第三产业中,哪些行业衰微了,哪些行业兴盛起来,哪些行业产生了。并用文字叙述这种变化的概况、原因和条件。对第一、第二产业也应照样去做。这样,全市经济的宏观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才基本记录到位,具备了较好的资治功能和研究价值。表要用在基本情况和特点情况上,表用得过多不利于保持情况反映的鲜明性。
    “录”能使一些重要的资料保持其原始面貌入志,这对于展示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其意义已是不言而喻的。
    志书突出特点,写出特色,除了注意上述几个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修志者一定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谁都不能反对,但在“左”了20年之后,不解放思想就做不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的省在总结修志经验教训时指出:“虽然首届修志提出‘述而不作’、‘求实存真’的要求,但事实上在史料的运用和取舍中,存在着缺乏足够的勇气全面客观地正视历史的情况。历史真实性的缺失是本届修志的一大局限性所在。”留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地方志的记述与党史、国史的记述有着明显的差别。一部志书历史的真实性尚是残缺的,一些关系重大的是非功过问题都回避了,突出时代特点又从何谈起?时代特点写不好,地方特点、行业特点也难以完全写得好,因为它们是相互关联着的。因此,我们在探讨突出志书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方法时,一定不要离开坚持实事求是的修志指导思想,贯彻“存真求实”修志方针的根本性问题。


责任编辑:小志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