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章有序 序序生辉 ——《合肥市志(1986—2005)》读后

三、内外并用  序序生辉

《合肥市志(1986—2005)》83章的无题小序,尽管形式多样、类型不一,但每一小序定位明确、角色适当,起到了沟通各节、统摄全章、荟萃精华、导读提示的作用。与此同时,精炼的语言、老道的笔法、流畅的行文,也为各类小序增光添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举几例如下:

1.语言简洁凝炼。“1986—2005年,合肥市畜牧水产业经济在持续、健康快速中发展,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实现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异军突起,实现养殖规模‘由小到大’,生产方式‘由分散到集中’,经营方式‘由粗放到集约’,动物防疫体系‘由无到有’,安全监管‘由点到线’的历史性转变。”(《畜牧水产业》)

2.行文前后连贯、一气呵成。“20世纪80年代,商贸流通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日益显现,一些大中型零售商场尝试改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实行部分开架售货,知名厂商纷纷在大商场内设品牌专柜开设店中店,工商联营、总经销、总代理相继出现,新型商业业态应运而生。经过20年的发展,连锁店、专卖店、会展业、物流业在全市商业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兴商业和新型业态,直接推动合肥流通业现代化。全市商品流通网络以新型业态为代表的优化升级初步实现。城市核心区、区级商业分中心、市场工贸区、湖滨商业新区、新站物流园区、会展中心、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在‘十五’期间基本形成。从而构筑起百货商店、大卖场、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相配套的商业网络;构筑起辐射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的新型专业批发市场体系;构筑起高效、畅通的社会化商业连锁配送和物流中心,使合肥成为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商品交通枢纽。”(《商贸综述》)对改革的成果——新体制、新业态、新地位进行了集中总结,行文流畅,不让人乏味。“改革开放之初,‘民营’还是一个让人提起来都感到战战兢兢的字眼,从事个体、民营生意也只能是如履薄冰。然而,从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民营经济,导致国民经济微观基础发生根本变化,单一的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民间资本的能量得到释放。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的重要力量,成功的民营经济掌舵人也站到了中国财富的高端,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寥寥数语,就点出了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掷地有声。随后,以数据的形式,对合肥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了概述,指出“民营经济已成为合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3.语言生动,寓意深刻。“1986—2005年,市审计机关(含县、区)共审计8550个单位,审计查出违规资金66.63亿元,上缴财政8.43亿元,追还侵占挪用资金4.69亿元。人们把审计事业称之为改革开放中的‘扁鹊’和‘啄木鸟’。”(《审计》)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审计的功用,寓意深刻。“收入的大幅增长,使居民的消费从追求温饱转变到追求发展和享受成为可能。尤其是居住条件逐年改善,正如民谣所言‘80年代,住者忧其屋;90年代,住者有其屋;现在,住者优其屋。’2005年合肥居民用于居住的支出是1986年的33.5倍还多,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喜爱选择适合自己居住的住房。”“闲暇时间安排,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休闲’,它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城乡尚有差距,不同阶层的享受不尽相同,但人民群众都在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方式更加开放,体育运动、品评文化、旅游休闲渐成时尚,合肥市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呈逐年增长之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新生活的滋味。”(《人民生活》)编写者巧妙地运用民谣来反映实情,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而像“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古往今来,合肥地区人才辈出,灿如星汉。……记一方人物,激千秋之爱憎,使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千秋万世充塞天地之间”等语言文字,更让人心潮澎湃、精神倍增,激发出强烈的阅读欲。

《合肥市志(1986—2005)》的无题小序之所以章章有序、序序生辉,是因为组织者、编纂者博采众长、集思广益,集中了各类专家学者的智慧。除《总述》《合肥丛谈》《人物》《民俗·方言》等篇章,由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组织担任撰稿人外,还聘请修志专家欧阳发为全志总纂,从而使整个修志工作在高起点上运行。各章的无题小序既出自各承编单位,又几经评审、修改,最后由专家学者、总纂“润笔”,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八方借力、内外并用的工作机制,为提高志书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全志83章无题小序,尽管类型不一、风格有别,但皆主题明确、述而精作。

(本文原载合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合肥市志)文论集》,黄山书社2014年版)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