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志资源”的搜索结果,共99

旧时光的味道:盐城民俗八大碗

旧时光的味道:盐城民俗八大碗

“举箸失量八碗入腹容易,宴罢无瘾三年去意可难”,从苏东坡这两句赞誉八大碗的诗词,可以看出八大碗美味可佳。从宋发展至今,八大碗已成为淮北一带宴席的主要模式。小编是土生土长的盐城人,在此就家乡的八大碗略说一二。

淮安运河两岸的民俗风情

淮安运河两岸的民俗风情

京杭大运河在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同时,也把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系在一起。随着人流、物流南上北下,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大运河在便利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孕育了运河两岸特有的民情风俗。人们依河而居,以水为生,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沿岸特殊的生产、生活、婚庆、节庆习俗,既反映了运河两岸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大运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四:尚湖的前生今世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四:尚湖的前生今世

​同样称呼一个物体,文人与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比如尚湖,直到读大学前,虞春只晓得它的俗称“西湖”,并不知道它的官名。当然,或许这是个特例,火红的年代,一切与封资修有关的东西必须回到他们的爪哇国去。八十年代开始,尚湖的名头又出现在寻常百姓的口中,而且越叫越响,随着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尚湖成为常熟的一张新名片。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三:虞山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三:虞山

​虞山,作为常熟的一张亮丽名片,与琴川一样时时成为常熟的别称而名震环宇。比如学人称钱谦益为“钱虞山”,犹如称翁同和为“翁常熟”一样。与琴川有所不同的是,琴川七弦只剩其二,而虞山却始终如卧牛般为镇邑之宝。自打有汉文字起,虞山一直没移动过它的位置,旧时有“十里青山半入城”说,如今已近乎被居民区包围成城中山。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二:琴川和琴川河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二:琴川和琴川河

凡是常熟人,都知道常熟别名琴川。网上曾有个段子,提到全国各地因为改名而丧失内涵的城市,其中就有常熟,段子中认为常熟是从琴川更名过来...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一:常熟名称之由来

从常熟地方志回望常熟之一:常熟名称之由来

常熟名称从何而来、意义何在,起码南宋时就已经不清楚,比如邱岳【1】在作于宝佑甲寅(1254年)的《重修琴川志》一文中这么说:“余端平乙...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通知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通知

为确保地方志书的编纂质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总结修志经验,征求各地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现予以印发,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执行。

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二十讲 志书修辞要克服的几个问题

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二十讲 志书修辞要克服的几个问题

​志书一般的语法修辞方面的问题虽然不多,但并不等于没有。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化手段。只要动笔写文章,都会运用这一手段。只是,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境,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运用修辞手段,比遣词、造句要求更高。若修辞不当,则意义皆非。

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十九讲 地方志编纂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十九讲 地方志编纂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以类系事、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志书的编写材料如何进行分类和科学归类而言的,这一原则也是地方志书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不这样进行分类记述,编纂出来的书就不叫地方志了。

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十七讲 人物志的编写

地方志编修知识讲座:第十七讲 人物志的编写

人物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代始,方志必列人物。到了清代,人物在志书中所占比例,多则一半以上。在方志界,历来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之说。社会主义新方志,基本都设有人物志或人物篇。在如何写好人物志的理论研究上,也是议论得最多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