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多元化拓展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广大的空间中,服务社会是新时代年鉴的首要功能。因此,顺应时势,全面提高年鉴质量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服务大众的理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只有将年鉴的服务功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全社会用鉴成为常态,从而体现出年鉴的价值与功能,才能进一步树立年鉴文化自信,不断扩大年鉴的社会影 响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年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中的独特 功用。

关键词:新时代;年鉴;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001.jpg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修志编鉴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导致人们对各种信息资料的价值与功用愈来愈重视,使得中国年鉴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年鉴的功用因此得到较大发挥。不过,毋庸讳言,由于年鉴在我国存续的历史尚属不长,加以种种原因,导致其功能与作用并未为大众 所广为熟知,更谈不上为大众所充分利用。

综观以往,学界对年鉴的研究已有不少。统而观之,迄今所见学界有关年鉴研究的系列成果中,大多聚焦于年鉴的信息价值、年鉴的编纂出版、年鉴的作用、年鉴的特点、年鉴的应用、年鉴的功能等诸方面,其中,在对年鉴功能的相关研究中,大多论及年鉴内在的服务功能、特殊功能、信息服务功能、资政存史功能等,而对新时代中国年鉴社会服务功能的外在拓展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者尚属罕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年鉴的传布与利用。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和《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的颁布实施,无疑为当代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为全国年鉴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崭新机遇,同时也对年鉴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进一步拓展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无疑已成为新时代全国年鉴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年鉴要在新时代中获得更多的存在感,就必须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和强化自身服务社会的功能。

二、服务社会是新时代年鉴的首要功能

新时代对全社会各行业提出了新的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年鉴自有年鉴的使命,而服务社会无疑是新时代中国年鉴的首要功能与重要使命,这是由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年鉴特有的价值与功能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的重要依据”,新时代的一切工作无疑都应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而进行,都要服从于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大局,年鉴工作亦莫能外。这主要是由年鉴所固有的信息价值与社会服务功能决定的。

从信息学的角度而言,根据信息存在的物质形态,可以将信息源划分为文献型信息源和非文献型信息源两大类。“文献”通常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通过文字、图形、符号、代码等各种技术手段记录和传播知识与信息。一般而言,文献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无生命的固态材料、载体;二是负载于载体上的文字或符号;三是文字或符号所存贮的一定量信息。所谓文献型信息源,是指以文献形式存在的信息源。据此而论,年鉴无疑具备信息载体的属性,因而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属于典型的文献型信息源。

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将大为增加,各族民众因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更加全面与多样化,从而为各种信息载体充分发挥其功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舞台。年鉴 部门作为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彰显年鉴的信息价值属性和拓展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将年鉴工作深度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伟大新征程中,已成为年鉴部门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和重要任务。在各种载体形式竞相绽放的当今信息时代,年鉴只有面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充分彰显其价值和展拓其功能。一言以蔽之,服务社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年鉴的首要功能与头等任务。

三、新时代中国年鉴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的多元化路径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新征程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鉴事业必须立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现实,不断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务必树立信息观念,建立年鉴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年鉴信息,提高年鉴利用意识,不断扩大年鉴的社会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年鉴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用。就目前而言,愚见以为,年鉴部门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拓展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以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与利用率。

(一) 向党政机关延伸

科学的决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从决策学的角度而言,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所吸收的信息量越大,信息的质量越高,决策的基础就越牢靠,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年鉴的信息价值属性决定它能够提供系统的基础性和时效性的信息,为各级党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事经济建设,必须掌握国情, 就一个地区而言,也就必须充分了解本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譬如地方综合年鉴,从共时性的角度而言,它是“作为系统记述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而存在的;从历时性的角度而言,“通过编纂年鉴,逐年对资料进行系统地收集、积累和提炼,形成地情资料性文献,翔实准确地反映全社会年度性的具体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很显然,这些年度资料性文献、地情资料性文献经过逐年堆叠累积,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连续出版物,系统记录和全面反映一个地方的古往今来,从而为各级党政部门了解地情、做出决策提供第一手可靠的信息资料,也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从中总结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众所周知,为党政机关提供决策所需资料信息是年鉴部门传统的服务社会领域,但不可否认的是,囿于观念与条件,以往年鉴部门与党政机关之间的双向互动难免有所不足。在新时代,年鉴部门与党政机关之间的双向互动不仅要进一步加强,而且年鉴部门要在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形式与内容上进一步创新与发展。譬如,年鉴部门可以通过调研与协商,以专题讲座、资料汇编等方式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党政机关提供某一方面的年鉴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年鉴部门主动为党政机关提供信息资源、党政机关主动利用年鉴资料的双重效果。

(二) 向学校教育延伸

教育无小事。搞好学校教育不仅仅只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一项重要事业。作为连续性出版物的综合性年鉴本身就载录有不少的教育内容,特别是教育年鉴更是专门集中收录大量的教育资料和信息,这些信息资料是教育系统广泛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所必需的宝贵教育资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对各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育资料与信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急需包括年鉴部门在内的社会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与协同创新。这就要求年鉴部门审时度势,主动作为,积极与相关教育部门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彼此的需求现状,切实建立起双方长期交往、互助合作的有效机制。年鉴部门可以主动向教育部门推介本部门的信息资源贮藏状况及提供利用方式,教育部门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主动提出具体的信息需求,双方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可行的合作共享机制,将年鉴部门直接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系统和辅助范畴,使年鉴信息资料借此真正成为教育部门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教育资源。可以说,年鉴部门与学校教育部门的双向合作,既是顺应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也是年鉴部门主动“走出去”,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彰显新作为的具体表征,在此过程中,年鉴的价值随之得以有效地彰显,年鉴的功用也随之得以广泛地宣传与发挥。

(三) 向企事业单位延伸

向企事业单位延伸,这是今后年鉴部门积极主动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囿于观念与条件,以往在这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今后宜加大工作力度。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无疑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的中心工作,为制订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计 划,务必要对各个地区的资源种类和储量以及可供开发利用的潜力,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现有产业发展状况、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等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广泛系统地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历年经济运行发展状况进行纵横向对比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使规划和计划切实可行。而年鉴所分年记载的各年度相关经济信息资料,无疑可为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与情况,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现如今,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原子和真正财富,年鉴正是通过及时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历时性和即时性的信息资料,从而实现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用。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单位也好,事业单位也罢,如果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缺乏对各种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料的有效捕捉和合理利用,要想取得快速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年鉴作为一种兼具文献型信息源与连续出版物双重身份的文化产品,其所承载的信息资料及其时限,既有上一年度的新近信息资料,也有历年来的“陈年”信息资料,由此所形成的生生不息的信息价值链正是年鉴优于其他史志资料之处,从而可为各种企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相对完整而系统的信息与数据,实现其为企事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四) 向社区延伸

年鉴向来纯属官修性质,往往藏之于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共图书管理部门,虽不可谓全是“束之高阁”,但仍多属“旧时王谢堂前燕”,极少“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服务对象往往局限于党政机关和科研院所,普通民众既不知年鉴为何物,也不易接触到年鉴实体,更谈不上查阅与利用。在新时代,如何将工作职能下移,将服务力量下沉,深入到社区中去,融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去,这应是年鉴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实言之,将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向广大社区扩展和延伸无疑会加大年鉴部门的工作量,抑或囿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及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因素,使得社区难以成为以往年鉴部门的直接服务对象和信息输出方向,在新的时代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社区可谓是庞大社会机体中的最基  层的、最小的“细胞”组织,在社会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其他社会行政组织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区这一最基层的社会行政组织单位,可以将年鉴部门所蕴藏的各种有机“养分”(信息资源) 充分播撒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渗入每一个社会“细胞”之中,真正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产与生活之中,使年鉴部门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满足 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年鉴服务社会的功能。虽说社区是整个社会组织系统中最底层的“组织”,是整个社会机体中最小的“细胞”,但是,没有社区参与的服务体系谈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年鉴社会服务功能系统,也谈不上是年鉴社会服务功能的全方位发挥与信息价值的全面共享。因此,年鉴部门可以主动联系所在社区或者相关社区,联手挖掘年鉴中或是涉及基层民生的内容,或是民众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以通俗读物、科普作品、广场文化、文艺汇演等形式,合作开展相关的群众文体活动或可视化展示活动,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广大社区居民得以零距离接触原本貌似遥不可及的年鉴文化。如此,一方面可以凸显年鉴文化的“亲和力”与大众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年鉴价值与功能的全方位展示,提高年鉴文化的美誉度、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 使年鉴文化在深入普及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五) 向对外宣传领域延伸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各种媒介在地方形象建构中的桥梁、纽带与载体作用日益突显。作为一种典型的文献型信息源,年鉴成为交往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主要媒介和重要渠道之一。譬如地方综合年鉴,作为一种较为全面记载和集中反映一个地方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官方权威文献,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当各级地方政府的“代言人”,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和推介一个地方的重要“窗口”。读鉴知史,鉴往知来。借助于年鉴资料这一连续出版物的不断向社会开放,通过陈列展示、馆藏展览、相互赠阅、研讨交流等各种形式,不仅可以向国际友人、外国游客、国内民众讲好“中国故事”、“乡土故事”,而且可以借此介绍国内各地的发展历史与变化现状,从中让世人熟知中国的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深入了解到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充分发挥堪称“国家宝藏”之一的年鉴服务国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有功能。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新时代年鉴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的五种路径,实际上已包含年鉴部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两种方式。一方面,年鉴部门可以主动出击,大胆“走出去”,走出家门,深入相关单位或部门,与其联合举办各种文化活动,通过交流与合作,在自家门外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年鉴部门可以主动“请进来”,主动跟有关单位或部门联系,请对方走进家门,联合举办各种文化活动,通过交流与合作,在自家门口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不管是“走出去”也好,还是“请进来”也罢,其根本宗旨都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四、新时代年鉴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的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势必对我国年鉴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充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已成为新时代年鉴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年鉴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拓展不仅涉及面广,而且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 全面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

年鉴要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势必要求自身品质足够好,质量过硬惹人爱。这是因为,“质量是年鉴的生命,质量提高才能更有利于年鉴为社会服务,也才能让年鉴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譬如综合年鉴,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内容的全面性、新颖性与实效性,这是其他的文献载体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年鉴要拓展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首先就得要求自身的质量过硬,以质量取胜,要使年鉴本身成为“信得过的产品”,才能深受各方的青睐,否则也就难以占领受众群体市场。特别是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各种传媒技术精彩纷呈,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途径与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年鉴要在与丰富多彩的信息载体形式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凸显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料性、存史性、连续性、全面性、新颖性、权威性等诸方面的相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二) 不断加大对年鉴的宣传力度

在信息社会里,年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年鉴工作可以说是一项信息工作,年鉴事业是一项文化事业,它不能游离于社会系统之外,而是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年鉴部门应主动出击,敢为人先,充分利用包括门户网站、QQ、微信、网络视频、搜索引擎、数字电影、网络游戏、电子公告板、楼宇电视等在内的各种新媒体技术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年鉴的知名度,从而扩大其读者群,进而扩大年鉴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广泛宣传,使得年鉴这一重要的信息载体不断深入人心,使人们不断提高对年鉴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自觉地去接触作为重要信息源的年鉴,不断加深对国情和地情的了解,进而提高年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年鉴的使用率,使年鉴资料能够真正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用。

(三) 切实树立年鉴服务大众的理念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的年鉴部门应克服以往相对封闭的做法,要从专业化服务走向大众化服务。诚如学者所言:“要想切实做到全角度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必须确保年鉴社会服务功能的多样性、信息的实用性和内容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社会各类工具书中独占鳌头。”尽管近年来年鉴的利用率趋高,影响力趋大,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服务观念的影响等诸多原因,年鉴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开发,年鉴信息的利用尚未得到广泛普及,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思想和做法尚未完全形成。大量年鉴资料的用户主要还是集中于直属党政机关、中高级职称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大部分基层人员及农民朋友对年鉴信息的熟知度、需求量及利用率甚低。这种不平衡的供求状况直接影响到年鉴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不利于发挥年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年鉴部门要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全面树立起服务大众的理念,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年鉴的认识和利用年鉴的意识,以期实现年鉴资源共享,不 断提升和扩大年鉴的社会影响力。

(四) 务必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要有新理念,年鉴部门在新时代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服务社会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年鉴部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与时俱进,随时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各行各业不断增长的对信息资料的多样化需求,适时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方式。一方面,年鉴出版物自身的版面设计、栏目设置、资料来源、内容结构等要根据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情况和年鉴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而适时更新和跟进服务;另一方面,年鉴部门要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形式,譬如设立社区服务站、派发小册子、编制年鉴简报、设立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推送、开办年鉴 大讲堂、建立年鉴数据库、成立年鉴服务志愿者协会、组建读者交流群等多种手段,将年鉴资料信息通过多元化渠道传递到千家万户中,让年鉴社会服务的触角最大限度地延伸到 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创新创造活力,创新驱动发展。年鉴部门唯有不断转变服务 观念和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推动年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让原本看似静 态的、固化的年鉴资料信息真正“活”起来,真正成为广大年鉴用户普遍关注、持续使用的案头必备信息资料。

五、结语

年鉴承载着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大多信息,与民众日常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以往年鉴部门的服务对象和信息输出方向主要集中于各级党政机关和科研院所,供其决策参考或科学研究之用,极少深入普通民众,很少下沉到社区,导致普及化程度甚低。将年鉴社会服务功能充分拓展,实现对各行各业的全覆盖,既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年鉴自身服务功能因应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向全社会、服务广大民众已成为年鉴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年鉴事业在新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来自诸多新型信息载体的强大竞争压力。年鉴的信息价值与功能决定它在新时代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够满足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阶层的信息需求,能够发挥出其他信息载体无以替代的作用。年鉴部门应该顺应时势,理清思路,主动出击,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在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充分发掘年鉴的信息价值,不断强化服务社会的工作意识,将传统的“要我服务”工作观念转变为“我要服务”的新型服务观念,主动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力争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全覆盖,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助推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年鉴部门应始终以服务社会为旨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新的征程中展现新作为,无愧新时代。这既是新时代对我国年鉴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年鉴事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