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史料的深翻与检讨:转变“常识”,尝试“减法”

刘浦江《宋辽金史论集》
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几位青年学者也参与了讨论。张亦冰介绍了宋史研究的资料状况,并结合宋代经济、制度史研究,指出宋代也有类似历史书写的问题。古丽巍对所谓史料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做了回应,认为有时研究中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就“加法”而言,并非辽金史所独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早期不少都会出现所谓“层累造成的历史”、“英雄祖先”之类的现象,主要看讨论的对象如何灵活地运用史料。而“减掉”的史料也不一定是废料,或许换一个视角就是有用的材料,所谓“书写”更应该看成一种研究的多维视角。胡恒就辽金史料问题反观清史研究,清史的问题在于史料太多,除众多传世文献典籍外,还有大量的档案资料,这种状况对于清代地方史研究带来的困扰是呈现出了很多的细节,并且以为它们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但其实如果仔细读《大清会典》会发现,其实我们此前并没有真正理解清代中央的制度规定,而误以为那些细节体现了什么地方性,因此清史研究也需要加以深翻。另外,清史研究如何避免碎片化的趋势,怎样在若干地方化、区域化的具体研究基础上提炼出一些更具解释力的框架,这也是清史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周施廷、杜宣莹从世界史的角度,分别介绍了欧洲宗教改革和英国史研究中的档案资料利用情况及其相关问题。现场同学也就新旧《五代史》中的契丹史料、辽金经济史研究、《高丽史》中的女真记述等问题纷纷提问,由在座老师一一作了解答。
此次漫谈会氛围轻松愉悦,各位发言人事先均未作周详准备,然而讨论时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多有精彩言论,颇具启发性,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断代史学研讨会不计其数,但其中很少见到辽金史的身影,这也间接反映出目前辽金史研究的弱势状况。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以辽金史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在这方面青年学者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