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的路径探析——以纪录片《美丽西江》为研究范本


三、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地方志的跨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建设,也是意识形态的输出,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对于中国地方志而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指出:“中国地方志讲的就是中国故事,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话语体系,全国地方志系统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中国地方志推介出去。”

001.jpg

就目前而言,地方志书基本为大部头文字作品,可读性不强,在国内尚属小众读物,读者面并不宽泛,更何况在对外传播中,还要面临语言转化及异乡文化背景的读者。可以说地方志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但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地方志这座资源宝库,做好二次开发利用,讲好中国故事。笔者认为,地方志应充分借鉴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成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学研究者陈力丹在跨文化传播中提出过三个策略:包括:其一,去除以“我”为主的对外传播模式,这种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思路,不仅裹挟了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忽视国外受众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传播效果不尽人意。其二,学会用国际表达讲中国故事;其三,避免刻意打扮,做到平衡、客观、细腻,去意识形态。纪录片《美丽西江》基本做到了以上三点。
1、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对纪录片《美丽西江》的个案分析
西江是珠江流域内最大的水系,是两广(广东、广西)的母亲河。西江流域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可以说西江流域是是西南少数民族文明及岭南文明的重要展示区。《美丽西江》是由广西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联合投资,与央视联合拍摄的纪录片。纪录片以西江为纽带,展示了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物产、民族、生活。作品结构精巧,综合运用多种影视手段,镜头运用娴熟、画面精美、剪辑巧妙、配乐堪称完美。片子分作12集,整个框架类似于平目体志书框架,分别为:活力、水生、润土、村落、奇观、生机、守望、传承、米粉、码头、飘香、甜美(表1)。每个主题由若干普通人的小故事组成,融自然地理、生态物产、风土人情、民族民风、生产生活习俗、传统与现代变迁等宏大叙事话题于普通人的柴米油盐和日常工作与生存状态中。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及折射的文化内涵。

001.jpg

传统村落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承载了中国人关于人与自然、祖先、乡愁的迷思。且看《美丽西江》如何展示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境遇中他们又是怎样踟蹰?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