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第二轮志书的审稿

四、审稿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举措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一部地方志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修志工作好坏的标准。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有的编纂人员对志稿反复看了多遍,仍有不少问题被疏忽,这种现象在第二轮志书编纂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此,提高第二轮志书审稿效率必须建立质量指标体系,全过程贯穿解决问题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 一) 篇目设计划分问题。

志书所记载的每一事物在划分门类时,必须按同一标准划分。与此同时,归属要得当,必须严格遵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原则; 分类要科学。如记载机构,同编之中要层次相同,章节统一,使得整体协调一致; 不要强分门类和事类,即同一范畴、层次的门类、事类已按同一标准划分的,不要插进一个“非类之类”,要坚持“横排竖写”的原则; 编排要合理,坚持“先自然后社会、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的排序原则,不断提高编纂人员基本素养,防止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 二) 资料真实价值问题。

志书的生命在于真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固然重要,用以表述资料的语言也必须真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用事实说话,反对空话连篇,华而不实,夸大事实,坚持志书可读性与可信性的统一。而其真实性的考订,首先便是初审。初审不重视,或处理不彻底,留至复审、终审,必然会事倍功半,收效不高。志书资料甄选取舍,就要看有无价值增值,这取决于主编的眼界、胆识和学识,审稿人员要慧眼识荆。

( 三) 记述要素齐全问题。

志稿记述事物基本要素必须完整。记述事件,时间、地点、参与人或群体、事件起因、发展变化、事件结果( 结论) 要素齐全; 记述事物,根据各事物具体特征,构成该事物的基本要素齐全。横不缺项,尤不缺要项,纵不断线,尤不断主线。要求所述事物赓续不断,自然衔接,同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俱全。掐头去尾,支离破碎,体现不了事物发展所固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四) 加强记述深度问题。

志书的记述深度关乎可读性,不应成为审稿“盲区”和“盲点”。对于事物兴起的缘由、时空位置、转折变化的原因、条件和结果,以及事物的性质、状态和规模,当详则详、宜略则略。记述深度要准确加以把握: 深入挖掘资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剖析,认识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特点; 认真选好典型材料,展示事物深层次的内涵; 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 纵向贯通,反映事物的兴衰起伏和发展规律; 适当横比,反映事物的相互关系。

( 五) 增强保密意识问题。

修志人员要想把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具体规定都掌握得十分准确是不容易的,需要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撰稿人员的把关配合。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依照程序办事,不能图省事、怕麻烦; 要向撰稿单位提出明确的要求,志稿终审前分别交各撰稿单位进行保密审查,并签字盖章。此外,涉及科学技术专利、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军事安全、产业安全等内容资料,坚决不收入志书。直接或间接的泄密,志书中都不能出现。

 (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乡市史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