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志”的搜索结果,共137

近20年来方志学学科建设研究述略

近20年来方志学学科建设研究述略

方志学学科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方志学学科建设是方志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历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都加以强调,并将其列入发展规划中。方志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方志学学科建设理论探索方面成绩突出,但作为专门学问成为独立的方志学学科仍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关键是研究成果和研究人才匮乏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琼粤<span style='color:red;'>地方志</span>蕴含的海南海洋文化

琼粤地方志蕴含的海南海洋文化

地方志,简称方志。方,地方,方域;志,记也;“永志不忘”、“日志”即取此意。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属于人文地理,但亦可单列)。

试论欠发达地区“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后发优势——“零基础”地区实现全覆盖的工作方法探讨

试论欠发达地区“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后发优势——“零基础”地区实现全覆盖的工作方法探讨

笔者结合自身在欠发达工作实践,尝试总结欠发达地区“两全”覆盖的后发优势,尤其是探讨“零基础”地区实现全覆盖的工作方法,从张家界的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万事皆备”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蓝图绘就”的地方志依法治志新阶段、“后发赶超”的具体工作路径,重点阐述先进经验的可供借鉴、工作体制的一步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带来的“优秀年鉴”的必然结果。

方志遗韵

方志遗韵

中国古时的地方有州郡府县,这里的“郡”代指各级地方。过去官员到地方履职,主要做三件事:纳税、判案、修志。为官一任,必修方志,假如停修缺编,则是官员失职,所以“天下郡县莫不有志。”一代鸿儒梁启超对地方志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对<span style='color:red;'>地方志</span>工作的再思考——兼谈川渝两地的资料工作

地方志工作的再思考——兼谈川渝两地的资料工作

本文作者从四川和重庆两地的工作实践出发,系统总结川渝地方志工作的成功经验,从修志业务这一微观层面和地方志工作的宏观层对地方志工作进行另一个视角的思考。提出地方志工作者要从历史长河中的旁观者、记录者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者、助力者。本文力求对于全国方志界开阔工作视野、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地方志的影响力有所裨益。

凡例对志书的统制作用

凡例对志书的统制作用

一部志书,洋洋洒洒几十万、上百万言,其观点主旨、结构布局、材料取舍和文字敲定等无一不受着“凡例”的制约。志书在形式上分门别类,乍看头绪纷繁,实则章法严谨,有规可循。笔者看过几部已出版的志书,对其中的“凡例”尤为瞩意, 看后觉得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就凡例对志书的统摄和制约作用谈点个人浅见,管窥氢测,识者教正。

通贯古今,底蕴厚重 —— 新修《宿迁市宿豫志》读后

通贯古今,底蕴厚重 —— 新修《宿迁市宿豫志》读后

新修《宿迁市宿豫志》历时八年,终于出版。面对这样一部皇皇巨册,令人不由惊叹编纂者的辛苦不同寻常,内心不禁生起一股由衷敬佩之情。出于对文献的敬畏,笔者不敢奢谈志书评论,仅以阅读这部志书的一些粗浅感受和不成熟想法见呈,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有益启示。

写活社会精魂,增强志书教化功能

写活社会精魂,增强志书教化功能

志书如何实现教化作用,主要是通过特定的体裁形式、一定的篇幅承载规定的内容,为教化提供生动具体的好教材,提供可效仿的范例。笔者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志书编纂流派论

志书编纂流派论

流派是一种普遍现象,流派纷呈通常是某个学科或艺术门类成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具体到古代志书编纂领域,也曾出现过不同的流派,这已被方志工作者关注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时,古代志书编纂流派也提示我们,应该着手探讨新志编纂流派的相关问题,而这在近些年的方志理论研究中,是鲜有论及的。

<span style='color:red;'>地方志</span>的学科属性及历史演变

地方志的学科属性及历史演变

宋朝以后把方志提到“一方全史”的高度,极力追求方志内容的系统化、完备化。直到民国时期,方志工作者才不断用现代学科观念来审视、判定和改造方志,但是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历史的局限。当今,知识文化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必然,方志与各学科密切联系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多学科综合,全面记述风土人情的自身特色。

14137条记录首页上页12345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