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中国所有的“长寿之乡”都是伪造的?

造假原来有传统

史记和圣经中,均有古人活到数百岁的记录,这些都发生在远古时代。有文字记录历史后,人的寿命就正常化了,但还有一些人活成了人瑞,都是作为猎奇的记录,对其出生时间,大多无法考证的。

在知识没有普及化的时代,可能会不知道确切的出生日期,从而混淆年龄,这也是正常情况。那些名人的年龄不大可能造假,他们尽管享有最好的资源,在种种记载与传闻中常常“活不过”乡野老叟,原因之一是乡野老叟的年龄可以方便地被造假夸大。

001.jpg

造假当然是有动力的。中国向来有敬老传统,历朝政府也将长寿老人视为“祥瑞”,给予各种表彰。为谋取福利待遇,中国古代素有长寿造假的传统。在北宋,80岁以上的老人,能获得“加劳酒食”“绢二匹”“腊茶一斤”,及建牌坊旌表的奖励。在清朝,朝廷会为100岁的老人赐银30两,修建“百岁人瑞坊”;到110岁,赏赐加倍;到120岁,赏赐更要加两倍。康熙、乾隆先后四次召集“千叟宴”,为在千叟宴上获得赏赐,一些人不惜虚报年龄。嘉庆元年的千叟宴上规定,年龄超过65岁的与会者都能获得赏赐,超过80岁者赏赐更为丰厚。时任内阁侍读学士的翁方纲,在千叟宴上自称66岁,而实际按照他自撰的“家事略记”,当年应为64岁。还有一名李姓老人当年78岁,虚报82岁参加千叟宴;谁知不久朝廷推出新政,如果官员父母超过80岁,官员都要回家赡养,于是李姓老人的3个儿子都被迫停职回家。

巴盘屯所在的巴马县,人口约30万,自“世界长寿之乡”的说法广为人知后,不断发展以养生、保健为核心的特色旅游。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338.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17亿元。每天约有40多名游客到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家中拜访,送上5元、10元的红包,老人每年可收入8-10万元。而巴马县兴起的养生项目,同“国际自然医学会”的经营内容高度一致。

湖北梁子岛所谓有14位百岁老人全是当地政府部门吹出来的,有记者到梁子岛调查发现,一位自称140岁的老人,儿子竟只有50岁,而在派出所的户籍档案中,岛上没有一位老人超过100岁。

当地官方也承认这是旅游炒作,如果有人说是百岁老人,政府就会补助几百元。

“养生”要在大城市

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现象,但强劳动和缺衣少食会加快死亡步伐,所以贫穷地区人们寿命更短,贫穷是长寿的敌人。人们更长寿,是因为从艰苦的体力劳动中部分解脱出来,还因为可以吃饱穿暖,有能力享受医疗服务。这就是为什么生活条件好的地区,人们寿命更长,京沪人均寿命过80,云南等地却不到70岁。

众多研究显示,一个地区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寿命越长。2010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预期寿命的排行榜中,前四位是上海(80.26岁)、北京(80.18岁)、天津(78.89岁)、浙江(77.73岁),而广西排在第14(75.11岁)、西藏排在最后(68.17岁)。由此可知,百岁老人多的地方,人均寿命不一定长。2016年香港男性、女性的人均寿命分别达到了81岁和87岁,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最长寿地区。其原因不在于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也不在于泉水的天然矿物,而在于香港发达的经济,及领先的公立医疗系统——政府负担着全港41家公立医院的九成开支。想要“养生”,还得依赖大城市。

人们更富裕和有空闲,对长寿的需求就越高,老人家在朋友圈里转发最多的就是养生知识,希望通过吃点什么,喝点什么或者养成什么习惯更为长寿。长寿造假区域的食物和环境都被追捧,于是乎就产生经济效益。笔者的朋友圈中就有人去巴马买房养老的,后继者还不乏其人。

虽然人们对造假已经有些麻木,不那么不在意了,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是,一个地方,尤其是以政府之名,即使是造福乡里,在长寿上造假也是不应该的。也许有人觉得这无伤大雅,可是这体现了政府的诚信问题,并且也会误导一部分人,让他们痴迷于养生,这难道不是这些年来“伪专家”的“伪养生”盛行的一个诱因吗。所以,我们还是要更相信医疗,相信医生和科学的作用。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