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志书的坎坷,半个江油的尴尬

今天的江油市为古代江油、彰明两县合并而来。今天的江油人,说起过去江油的掌故,不小心就会缺失一半。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清代江油只出了一个进士,即光绪年间的张琴”。如果特指清代的江油县,这样说就没有毛病,但这种表述很容易被理解为今天整个江油。那么问题就来了。江油在清代至少出了两个进士:除了光绪甲午(1894)江油进士张琴,还有一个咸丰癸丑(1853)彰明进士苏文炳。

方志缺失,造成了人们对地方历史的认识偏差。

说到江油的地方志,容易想到的是清光绪版的《江油县志》。其实除了它,江油还有一部更优秀的地方志:同治《彰明县志》。

如果不是因为种种坎坷,同治《彰明县志》本应提前二十几年面世——那样的话,它应该是叫“咸丰彰明县志”。

blob.png

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的清同治《彰明县志》

事情要从更早的道光年间开始说。

道光辛丑(1841)进士、甘肃人牛树梅曾任彰明知县。他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底到任,在彰明任官的第三年、即道光二十七年(1847)夏秋间,这位特别牛的牛知县牛刀小试,已经把小小的彰明治理得妥妥帖帖,“牛青天”的名头蜚声全省。一般做官做到这个份上,就需要挪位子、压担子了。牛树梅想在离开之前,给地方上留下点痕迹——那就修志吧,这本是他一到任就想做的事。

过去的地方官上任,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查阅地方志,给执政做参考。牛树梅刚到任时,在彰明县署看到了乾隆《彰明志略》。这部志书是乾隆癸未年(1763)知县陈谋所修。陈谋修志,也是来之不易。清初,彰明县经历明末战乱后,“幸存者仅十八户”1,这样的规模,连一个村民小组都勉强,如果派任县太爷,县太爷可能要被寂寞死,而皇上不但征不到皇粮,还要倒贴银两,恐怕要心疼死。于是顺治十六年(1659)裁撤彰明县,直至七十年后的雍正七年(1729),才恢复县治。又过了近三十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陕西韩城籍知县陈谋上任时,面前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有过耀眼辉煌,此刻志乘空白的彰明县。陈谋召集士绅,“摭拾残书,购求遗事,搜断碣于荒烟蔓草之中”2,这才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成《彰明志略》,即彰明县第一部志书。

牛树梅来任时,与陈谋修志的时代已经相隔八十余年,按古代志书五六十年一修的惯例,彰明的拖延症已经很严重了。

牛树梅在县署礼房存档资料中找到另一册志稿,已经看不出是哪一任知县所为,显然是准备重修县志,开动之后又因故放弃了。牛树梅组织彰明士绅开始修志,半年下来,已经粗略成稿五册。这时,任命下来,牛树梅调署资州。修志未竟,但职事难违,牛树梅满怀歉意离任。

有德政坊为证,彰明人真心喜欢牛树梅。县志既然没修完,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但是好意思麻烦牛青天,他们把志稿寄到资州,请老领导继续修订。

此后因公务繁忙,牛树梅一直没能把这件事做完。好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冬天,西宁(当时属甘肃省)籍同年杨兴霖也来四川做官,第一任正好是彰明。真好啊,其他人咱不熟,老杨是老朋友,也有这能力,而且就是去彰明。这锅就该老杨背。

开玩笑了,遇上这种事就是中奖,人家都快做好了,轻轻拾掇拾掇,成了你的政绩,老杨感激还来不及呢。

咸丰元年(1851)年春天,牛树梅在茂州任知州。他接到杨兴霖从江油寄来的信,说县志已经修好了,马上开版刻印。老牛,你了解情况,之前的工作都是你做的,彰明人喜欢你比喜欢我多,你写个序吧?太好了,几年牵挂的事有了着落。同年五月,牛树梅写好序言寄回彰明,就等着收书了。

然而,用牛树梅自己的话说,“时事之变迁,盖有不可知者”。这年秋,这一对牛羊(杨)同年双双以亲丧,回籍丁忧。修志再度告吹!

此后几任彰明知县,任期皆短,甚至有仅仅一个月的,修志更无可能。

咸丰六年(1856),知县王锡之来任。就任几月后,“政成民和”。他听说志书待刊,于是取陈谋、牛雪樵两种志稿,详加删削。六月,龙安知府李祜应王锡之的邀请撰序,眼看这次就可以刊印了!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志书还是没有刊印。牛树梅后来“读龙安太守李序,知志稿曾经王君某删润欲梓,仍未果,且其时尚属承平”,深以为憾。

很快,时局动荡,人心沸腾。咸丰末,石达开残部及蓝朝鼎农民起义军的兵火烧及川西北,彰明惨遭破城。兵燹之后,缮稿无存,所幸原纂草册幸免于难。

同治初,诸乱渐平,百废渐兴,总督衙门命令各地续修地方志。同治四年(1865)十月,广西举人何庆恩来任。何庆恩既有学术上的能力、也有良好的官场人脉,在彰明任期也最长,《彰明县志》最终在他的任里刊印面世。

同治六年(1867)中秋,牛树梅应何庆恩之请,再次为《彰明县志》撰写序言,听了何庆恩的介绍,老人家觉得二十年未竟之志即将达成,非常高兴。

同治七年(1868)年十二月,在何庆恩的主持下,《彰明县志》新一轮的删润又告启动,次年陆续成稿待梓。但因为战乱之后,孝友、行谊、忠烈、武功、封荫、列女诸部分有大量新增内容,而各地皆有同性质情况,逐级申报,导致朝廷批复的周期加长。作为地方州县,当然希望把更新内容反映在新版志书里,于是只能等待。

同治十年(1871)春,何庆恩调任德阳知县,陕西关中人韩树屏署彰明知县。以陕甘大同乡之谊,韩树屏赴任前谒见牛雪樵,请教治理彰明的经验。牛趁便为韩树屏介绍与彰明县志二十余年的渊源,请韩到任后关心过问,力争促成。韩树屏到任后,即延请名儒再行更新,同年十二月完成。

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何庆恩回任彰明。

同治十二年(1873)十二月,何庆恩请龙安知府王祖源为《彰明县志》撰序。

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竣工。同治八年至十三年间有关选举、仕宦、职官类资料,一律续登。

至此,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跨度达二十八年,经牛树梅、杨兴霖、王锡之、韩树屏、何庆恩五位彰明知县不懈努力,这部命运多舛的《彰明县志》终于告成。志者,一士一心,阅读历任知县所撰序言,不禁感慨于成事之难,成志之难。

注释:1、2 见《乾隆彰明志略》。

(本文作者:郭平,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来源:史志江油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