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微时代行业年鉴出版工作探析

2.年鉴数字化带来出版方式的转变

编纂方式的转变

早期的年鉴编写工作主要是通过纸质稿件传递,再由各编辑部编辑对纸质稿件进行修改,并填写稿件审改意见登记表,再由编辑部主任、特约编辑、特约编委等进行复审,最后再将审改意见登记表返还给责任编辑,由责任编辑根据审改意见进行修改整理,确定最终稿件。随后排版、合成纸质书稿等步骤都需要多次修改才能定稿。随着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软件的普及应用,年鉴编纂逐步利用网络传输电子稿件,并通过QQ、微信和电子邮件等通讯软件与年鉴特约编辑进行沟通和审改。例如,《中国林业年鉴》编辑系统对27项栏目进行设计,每一个栏目下设置时间、省份、机构单位、事件和投稿人等选项。投稿人可根据稿件内容在相应栏目下进行在线编辑填写。编辑系统还具备修改稿件和审批流程等功能。责任编辑可以在线修改送审文件,并选择驳回和通过稿件。完成审批的稿件存入系统,驳回的稿件需等待特约编辑修改后再进行审批。版面设计和页面排版也在线完成。所有出版流程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年鉴。最后,整理电子年鉴,在出版纸质年鉴的同时,构建年鉴资料库,建立中国林业年鉴数据库。

内容类型的增加

由于传统年鉴主要是以大量的数据、图表、文字叙述和少量图片构成,形式较为单一。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年鉴可增加动态图表、音频文件、视频图像等,将内容延伸,从而使年鉴更加丰富生动,增加年鉴的可读性。读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解年鉴内容,出版者通过读者的阅读行为反馈形成年鉴内容推送规则。

出版周期的缩短

印刷出版的年鉴都存在出版周期较长的缺点。这使得信息共享滞后,不能及时向读者传播成果,使年鉴时效性降低。

为突出行业年鉴的时效性, 一些年鉴编辑部为缩短出版周期,不定期地编辑出版年鉴工作简报,及时更新行业年鉴编辑过程的中心工作内容、年鉴发展新信息及工作进展状况等。在数字化时代,稿件信息收集更加迅速,在线编辑和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年鉴日日更新、周周更新或者月月更新,及时向公众呈现行业工作成果。

载体类型多样

数字化出版初期,行业年鉴在编辑和排版方面使用了计算机手段进行处理分析,但仍以纸质图书的形式出版发行呈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鉴开始借助新媒体手段实现数字化转型。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数字出版年鉴,则需要借助各类媒体平台来宣传推广。建立中国行业年鉴数据库,便于读者按照时间、关键词等选项快速检索和阅读。将中国行业年鉴数据库连接至国际网络,实现全球共享行业年鉴信息。如《中国林业年鉴》在中文年鉴成功出版的条件下,已经出版了3卷英文版林业年鉴,为实现全球网络共享年鉴信息建立了基础。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掌上APP等媒体平台。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包装年鉴内容,在各类媒体平台上推送年鉴内容,构建与读者交流沟通渠道。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