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对年鉴的认知和定位

三、我国年鉴应吸取西方年鉴长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方综合年鉴利用 30 多年时间发展到几千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但与年鉴出版的表面繁荣相比,年鉴自身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年鉴指导思想问题。截至目前,我国地方综合年鉴对于年鉴的认知和定位还没有完全统  一,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首先从理论认识角度来说,全国年鉴界关于地方综合年鉴性质目前存在百科全书说、方志说、政府公报说等观点,它们相互掺杂交织在一起,至今尚无一个确切定论; 同时年鉴理论界对于上述各 “说” 的自身特点及其规律、体例等,研究得也不是十分清楚和透彻,以致年鉴在实际编撰过程中没有一个固定清晰的标准可以遵循。其次从管理角度来说,我国地方综合年鉴编撰工作由各级地方政府进行审核和指导,如政府对年鉴的认知和定位有时与年鉴编辑部不能够达到完全统一,也会影响年鉴最终的编撰、出版和发行。目前我国这种对地方综合年鉴认知和定位的多头性以及不确定性,势必在实际工作中给年鉴编撰带来一定的困惑与阻碍,使年鉴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年鉴指导思想是整个年鉴编撰过程的行动总纲,贯穿于年鉴编撰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和工作当中,因此厘清年鉴理论认识思路,明确年鉴性质,确定年鉴编撰指导思想,是目前我国地方综合年鉴编撰的重中之重。

年鉴编写体例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综合年鉴在编写体例方面采取制订和执行两条路线,编辑和作者明确分工的模式,造成作者想写什么就是什么,编辑处于被动的局面。年鉴条目选题偏题、信息资料残缺失衡、内容相互重复、统计数字矛盾等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年鉴的权威性和参考借鉴作用。因此,我国地方综合年鉴在条目体例设置上,应借鉴西方综合年鉴条目编撰经验,针对不同类型条目制订出详细体例标准和编写格式,实行条目编写模块化。 在具体条目模块化过程中,年鉴编辑部应主动介入,加强与政府、供稿单位及作者的合作,通过对各行各业的分析和梳理,参照年鉴编撰规律与读者需求,为每个类目选入合格的条目内容。年鉴条目编写模块一旦建成,须经年不变、非故不变,年鉴作者可根据本地、本行业、本部门当年实际情况,在模块中填写、更新相应内容。年鉴条目编写模块化不仅可以保证年鉴质量,使全书风格清新、简洁、整齐、有序,也能保证年鉴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极大提高了年鉴的使用效率。

年鉴理论研究问题。西方年鉴编撰出版历史悠久,其之所以能够在今天欧美乃至世界工具书领域独树一帜,保持繁荣,和他们具有良好的年鉴编撰出版传统以及成熟的年鉴编撰经验分不开。截至目前,我国对于年鉴理论和编撰方法的研究,还处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时的阶段,没有实现重大突破,其中有些被我国地方综合年鉴视为基本规范的东西,比如年鉴编辑和作者工作截然分开、条目内容只能用文字叙述、年鉴每个撰稿单位都要有概况、综述性条目等,如果站在西方年鉴角度看都是值得商榷的。由于我国地方综合年鉴长期受到这种传统理论和编撰方法的影响,因此全国年鉴编撰模式单一化、教条化、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容易出现千鉴一面局面。为打破这种格局,我国年鉴界应解决当前年鉴研究 “闭门造车” 问题,虚心向西方和世界年鉴学习,系统引进、翻译和研究西方知名年鉴,总结推广他们的编撰经验。我国地方综合年鉴只有在理论研究上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在编撰实践上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等编撰模式,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世界年鉴先进行列当中。

(作者单位: 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