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贯古今,底蕴厚重 —— 新修《宿迁市宿豫志》读后

 三 

总体来说,这部新修《宿豫志》不仅在时空断限和资料记载上做到了通贯古今、纵横交织,而且从其文献价值、内在底蕴来看,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献资料和数据信息,必将成为相关社会科学研究者今后在具体问题的探索中值得去重视的有益参考。对“学者参与修志”工作模式较好的探索,编纂规划理念与工作流程,都值得方志界吸收借鉴。不可否认的是,志书中仍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有必要从学术批评的角度“从严而论”,目的是希望能够精益求精。兹稍举所见问题数则:例如志书上卷《史略》的导言部分(第2页)第一行,引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的相关史料,按正确的文献著录格式当作“《水经·泗水注》”,这是历史地理学科的通行规范。又,该段文字中提到东晋《疆域志》:“安帝义熙元年置宿预郡,治宿预县。”检索相关古籍文献目录,东晋时期并无所谓“《疆域志》”一书,就所引材料来看,乃是出于清代中叶著名学者洪亮吉所撰《东晋疆域志》四卷,这才是正确的文献出处与名目称谓。此外,在卷中第31编之著作章,著录杨鸿年先生《汉魏制度丛考》等著作,其中“《唐兵制考杂》”名目有误,当作“《唐兵制杂志》”。这些琐碎内容固然无关宏旨,但为了志书的严谨可靠性,希望能引起重视,在今后的再版或续修中及时改正错误。

最后想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志界同仁。第一,考虑到这部志书的体量太过于庞大,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不管是检索资料或者是专题阅读浏览,都有相当的难度,有关部门是否能考虑在此基础上删繁就简,编写一个地情读本,就相当于是这部志书的简编版,以十几万字这样的篇幅,综合记述宿豫区的古往今来。晚清时期各地受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借鉴国外教科书体例,以旧方志为基础,编纂了大量的乡土志(乡土教科书),开启了近代乡土教育的先声,这一做法至今仍有其积极借鉴意义。第二,在当前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志书所蕴含的信息资源,以提高志书的文献利用率和知识信息转化程度,从技术手段来讲,可以尝试开发线上资源平台,重视读志用志者的需求,积极引导读者用户,整合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些厚重的地方文献。第三,对于志书中的方言、风俗、非遗等篇目门类的记载,除了详尽的文字叙述、精美的照片插图,是否可以用相关技术手段,将这些鲜活灵动的方言发音、风土民俗、非遗技艺等内容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从而更好地保存这些珍贵的乡土文化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方志界已经在积极开展“影像方志”的编纂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实质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保存这些社会文化记忆。今天我们编修新方志的工作,需要跨学科(尤其要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的大学科专业背景)借鉴思路、拓展视野,提倡多学科成果运用,最终落实到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提升知识信息转化程度和数字化水平。这或许将成为未来编修志书工作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附记:在写作过程中,惠蒙著名历史学家仓修良教授指导,在此谨申谢忱!

(选自《江苏地方志》2018年第4期总176期)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