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年鉴(2018》 框架结构专家研讨评审会顺利召开

2018年4月17日,《长沙年鉴(2018)》框架结构专家研讨评审会召开。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恒彬、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牟国义、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周慧三位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冷晓玲、杨卓轩以及湖南省志委年鉴处处长张征远参加评审会。

001.jpg

会议由长沙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习加主持。他首先对各位专家莅临长沙指导年鉴工作表示欢迎。他指出,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市长和常务副市长先后听取了地方志工作的汇报,《长沙年鉴》在中指组和省志委的指导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通过此次专家评审指导进一步提高《长沙年鉴》质量,努力创建中国精品年鉴。

001.jpg

长沙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肖清平简要地介绍了《长沙年鉴》自创刊以来的基本情况,重点汇报了2017年《长沙年鉴》创建中国精品年鉴的过程。

评审专家组首先充分肯定了《长沙年鉴》的编撰质量,认为《长沙年鉴》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沉淀已经具备了创建中国精品年鉴的基本条件。接下来,几位专家分别从图文、内容、框架三个方面对《长沙年鉴(2018)》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审指导,同时也指出了《长沙年鉴》在编撰方面存在的不足,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题图片。专题图片能很好地体现一个城市年度特色和地域特色,要充分选择2017年发生的能够全面集中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图片,制作成主题鲜明的专题彩页,为年鉴增添生机活力。

二是内容创新。专家指出作为一部精品年鉴,一定要做到收录的内容具有存史价值,编撰的方法不断创新。重点分析了“概况”条目的撰写,要善于打破年鉴编撰中“概况+条目”的固化模式,根据不同类目的实际情况来创新“概况”编写。

三是框架设计。这是此次研讨会的重点,专家对全书35个类目进行了宏观的把控,对近200个分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明确了类目排序、层次归属、条目设置的原则和方法。专家指出,科学合理地设计框架,必须破除按机构设置来设目的弊端,要按照事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合理设置框架,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年鉴的地域特色。

会上,专家与在座的年鉴编辑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专家就编辑人员提出的在年鉴框架设置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最后,王习加作总结讲话,他表示将认真落实专家组的评审意见,把《长沙年鉴》打造成中国精品年鉴。

长沙市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党组成员、有关干部职工,各区县(市)年鉴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摄影  陈竞哲)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