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鉴攻守道——以地市级综合年鉴为例

(七)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年鉴的质量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队伍是年鉴事业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专职和兼职年鉴编纂人员有2万人左右,数量可观。但这支队伍中的不少人并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育培训,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升。2015年6月,在北京举办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5年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2015年9月,在银川市举办全国地方综合年鉴编纂高级研修班;2016年8月,在山东日照举办第一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各地地级市也继续坚持必要的常规培训,并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开通年鉴Q Q群或年鉴工作微信群,促进编辑、组稿人员、撰稿人员相互交流学习。

年鉴工作的特殊性,使其不可能成为机械化的流水性产业,年鉴工作者的劳动不可能为人工智能所取代,任何高科技的编辑工具都始终只能是辅助手段,年鉴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始终是年鉴质量的主导力量。

(八)广泛的交流研讨是年鉴的进取路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年鉴发展报告(2017)》,不仅有港澳台地区的年鉴发展报告,还有《西方大众年鉴的编纂模式》《国外年鉴选介》等相关文献,打开了年鉴人的视野。

年鉴工作的特点,造成年鉴人多少有些闭门造车的寂寞感和封闭感,增进各地交流非常必要,相互取经、增强互动、共同探讨,是一件互利互惠的好事,甚至港澳台以及海外取经也可以逐步铺开。年鉴交流集群的建设也相当重要,建设一个面向全国年鉴人的专业便捷的交流平台也是可以探讨、践行的。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初心,牢记“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使命,勠力同心、开拓创新,在中指组的引领下,始终围绕党的伟大事业一个中心,抓住存史资政使命与为人民服务两个基本点,以价值转化为目标,以多样手段为表达,坚持资料性工具书的核心本质,取得年鉴事业的更大胜利!

参考文献: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64号;

黄玲:《高举伟大旗帜,做好新时代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深圳史志》2017年第4期;

冀祥德: 《中国年鉴发展报告(2017)》,方志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作者单位:深圳市史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