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人物编纂的若干考量

四、年鉴人物编辑加工

本文所提年鉴人物,主要是指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做出或加以客观真实而又生动形象描述,并予以突出记载的年度人物,不包括年鉴人物类目或篇目内其他表、录、一般简介等体裁或形式。

那么,对将收入并永载年鉴的典型人物的稿件,如何把好入编人物的最后一道质量关,个人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和细节:

首先,文字上要求质朴而有文采。人物采写要像事实本身那样质朴,不加粉饰,摒弃拔高,更不能有丝毫虚构和捏造。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在谈到写作时曾说过:“表达的光辉和文字的光彩都在于质朴,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生活本来是什么样,我们就把它写成什么样。越贴近生活,也就越贴近读者。当代著名文学家徐迟说:“文章写得朴素,其目的就是为了显出文采来。”这对年鉴人物文稿采写来说,无疑也是金玉良言。

其次,讲究意境或主题升华。我们知道,文学作品讲究意境或主题的升华,有时可以通过议论和象征、比喻等办法说出,或用一个传说升华意境,如报告文学作品《雕塑幕后的世界》,写舞蹈家胡果刚死在自己的事业上:“在济南千佛山,我听到过一个传说,一位石匠,决心一辈子刻完一千尊石像,他刻完九百九十九尊,自己也到了白发苍苍、精疲力竭的程度,他靠在石座上,想休息一下,结果再也没有醒来,他成了第一千尊石像。胡果刚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石匠。”这里所引用的传说,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意味深长,能给人留下印象深刻、引人思考和耐人寻味的空间。也由此可见,讲求主题升华的重要性。如何深化主题,无特定法则可循,关键是撰稿人思想要深刻,并及时地找到表达这一深刻思想的方法。

再次,做到精炼,并做好版面编排。在文稿上,做到精益求精,该压缩、浓缩的要舍得忍痛割爱,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子甚或段落。特别是有的不够感人的一般事例,或比较无味的情节、细节,更要删除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凸显出来,才能像前面提到的“以一当十”。在这方面,值得提到并可资年鉴人物编写借鉴的《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志》中“人物特写”。该志书记录了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自建国初期至20 世纪末近50 年的企业发展史,其中“企业文化”中的“人物特写”,共有22 位劳模、优秀专家、巾帼英豪等人物事迹描述,篇幅长短不等,长约几千字,短的才数百字。文字表达总体上给人印象是特别精炼,又富有文采。下面举两个人物的小片断,感受其中的精彩文字:

50 年代初,福州地区新建的建筑倾斜、裂缝现象比较严重,不仅经济上损失惨重,而且还造成社会心理的恐惧。

这种不正常状况使刚出校门、胸怀大志的年轻人陈皓彬坐立不安。在日记上,他写下了这样壮语:“此生不吃透福建地基,死也羞于埋在地下!”从此,他的一生就在工地上、试验室里和书桌上度过。每一块石块都浸透他的汗水; 每一组数据都包含着他探索的艰辛。

这段文字中提到的陈皓彬,就是特写标题所示《探索地基奥秘的人》,福建省建工集团总公司高级工程师。文章从1992 年的一天,一部凝聚着他全部心血和智慧的书《福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由福建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引起了福建省建委领导人和专家们高度评价写起,然后截取了40 年前、1976 年代等几个横断面,简述他的理想的实现。整个篇幅精炼简洁,主题鲜明、突出。这与撰稿人反复琢磨、推敲和精心提炼分不开。

再透过《人生的高度》,看看一线女烟囟专家韩益群:

第一次接受“无井架液压滑模工艺”施工前的情景又从她眼前闪过: 她没日没夜如饥似渴地翻阅着大量有关资料。读着,读着,她的心不时感到一阵紧缩———

那一幅幅倾斜、扭曲、倒塌的照片……

那一起起在施工中突然出现的伤亡事故……

她惊愕了:

“滑模一路原来也是如此艰险呵!”

如今她承担的是国家重点工程———福州火电厂210 米烟囱的施工任务,无论是这一高度和施工难度,都与第一次不一样了……

它每天要顶着4、5 级甚至8、9 级海上季风的袭击;

它所塑造的烟囱正植于典型的软土地质之上……但她充满自信。她指挥施工的210 米烟囱,以高昂的姿态向上空滑升。

1987 年3 月11 日,人们在欢呼滑模到顶时看到,210 米高空上的滑模平台上,一面经历了74 个昼夜磨难,被狂风暴雨撕成布条的突击队旗仍自豪飘扬。13 日,工地祝捷会上,驻工地华东电力设计院总工毛文治说: “烟囱筒体顺直、光滑,中心位移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优质品标准。”

由此可见,撰稿人以怎样饱满的情感,以怎样细致的笔触,真实地、生动地、血肉丰满地,而且极其精炼地勾画出了活生生的———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典型人物,尤其是撷取一些生动的细节,采取蒙太奇跳跃式的表现手法,在记述人物美好心灵和精神风貌的同时,也描写出了他们同各种困难、阻力的斗争,富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时代声音,能给人们以健康、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在做到文字精炼的同时,还要在付印之前做好版面的精心编排。如即将付印的《福建建设年鉴(2016)》,其中“建设人物”篇,在版面编排上参考了一些画报的做法,即采用光亮的铜版纸;图照该放大的放大;文字字体与条目不同,使之更为醒目;版面上适当留白,或两张图片大小相衔接相叠印等,尽量让版式装帧得美观大方,在读者中能产生一种首因效应,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只有编好年鉴人物,才能更立体地展现年鉴人物风采,彰显年鉴灵魂。为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年鉴人物的编辑加工,包括对将要采编的人物的了解、权衡和确定,人物有关资料包括形象生动的图片征集、深入现场采访和文稿的精心撰写,还有就是人物主要感人事例尤其是能凸显人物独特个性和思想闪光点的编辑加工等。为此,我们还要多加学习有关采写理论知识,提升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包括文学写作等多方面的素养。在这里,不由得想起前辈著名作家徐迟和他写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1978 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报纸纷纷转载,电台连续广播,人们争相传阅,可谓家喻户晓。窃想,这种现象能否也在年鉴上出现? 其实,只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能捕捉到能引起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及时地反映出来,同样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五、结语

提升年鉴质量,把年鉴编活,编成精品,除了重视搭设好年鉴骨架(篇章设计),充实年鉴血肉(条目和数据等),更要用心编写好年鉴人物,提升、彰显年鉴的灵魂。但在年鉴编纂中,年鉴人物类目或篇目的设置、编写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殊不知,只有编好年鉴人物,才能彰显出年鉴的灵魂,使年鉴真正活起来。为此,作为编纂者,包括编委会成员,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专业人员以及一线提供资料的撰稿人,首先要增强为时代英模人物立传意识,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人文关怀烛照年鉴编纂,烛照现实社会生活。其次,要把握好入编年鉴人物的基本范围和选定标准,深入征集资料,精心采写,同时做到人物体裁、形式多样化,包括传略、特写、条目及图照加图注等,从而更好地反映年度人物风采和时代精神。此外,通过对人物类目篇章的精心编辑加工,使年鉴人物更好地彰显年鉴灵魂,进而为现实、为事业、为社会服务,起到年鉴所应有的教化、育人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知网。作者简介:施德善,男,福建省闽侯县人,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建设年鉴》执行主编、主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文学艺术和年鉴学。)


责任编辑:小志
文章标签:人物志年鉴编纂